“简直是没完没了!”赵二狗气得独眼发红,“咱们干点正事怎么就这么难?”
柳青站在村委会门口,看着调查组的人翻箱倒柜,心中涌起一阵无力感。
他知道,这是改革必须经历的阵痛——新旧观念的碰撞,利益格局的调整,每一步都充满阻力。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辆挂着省城牌照的吉普车驶入村口。
车门打开,苏梅和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走了下来。
“柳青。”苏梅微笑着介绍,“这位是省农村政策研究室的张主任,专程来调研你们的发展经验。”
张主任握住柳青的手,声音洪亮:“小伙子,干得好啊!你们这是走在时代前列了!”
原来,苏梅把柳家沟的情况向省里做了汇报,引起了高度重视。
张主任此次前来,就是要实地考察,总结经验。
调研结束后,张主任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讲话,掷地有声:“柳家沟的实践完全符合中央精神,是农村改革的先进典型!那些阻挠改革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
这番话如同一剂强心针。
县里的态度一夜之间转变,不仅批准了培训班,还特批了一笔扶持资金。
春风化雨,万物生长。
柳家沟的农产品加工厂破土动工那天,陈永年带着几位港商前来考察。站在工地旁的山坡上,看着忙碌的人群和远处连绵的温室,陈永年感慨道:
“柳生,你们这里的变化,比深圳的速度也不差啊!”
柳青笑而不语。他望向正在给学员们讲课的林小雨,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起,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工地上的夯歌随着春风飘荡,搅拌机的轰鸣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柳青戴着安全帽,正和港商代表查看刚浇筑的厂房地基,忽然听见仓库方向传来争吵。
“这设备明明写着"made in japan",凭啥不让我们安装?”技术员小王急得满脸通红,手里攥着全英文的说明书。
两个戴红袖章的干部堵在仓库门口,胸牌上印着“县技术监督局”
“国家有规定,进口设备必须经过三个月安全审查!”矮个子干部敲着手中的红头 文件,“谁知道这些资本主义的机器有没有隐患?”
柳青快步赶来,发现林小雨已经蹲在木箱旁检查设备。
她忽然抬头冷笑:“王科长,这套雾培设备在日本获得过农业技术金奖,纽约时报去年还报道过——需要我把译文找给您看吗?”
港商代表郑先生推了推金丝眼镜:“我们华侨给家乡捐设备还要受审查?这事陈会长知道吗?”
正僵持着,村口传来汽车喇叭声。
苏梅从省城带来的技术专家组到了,领头的老教授看到被拆封的设备箱,顿时变了脸色:“胡闹!这套设备是中日农业合作项目指定机型,省厅特批的绿色通道!”
监督局的人灰溜溜离开时,柳青注意到小王偷偷把什么塞进了口袋。
深夜的办公室里,年轻人颤抖着掏出一张名片:“青哥,他们让我随时汇报进度……说只要拖慢工期,就给我转正式编制。”
柳青盯着名片上烫金的“德昌贸易公司”,想起前些天在县招待所偶遇刘副主任的场景。
这个阴魂不散的保守派,竟然把手伸到了技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