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众人又就登基大典的筹备、朝政的交接等事宜进行了详细讨论。
天色渐暗,夕阳余晖透过雕花窗户洒在御书房地面,形成一片片金黄光影。
商议完毕,众人起身告辞。
走出御书房,南宫宴和白玲珑并肩走在皇宫长廊上。
白玲珑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没想到父皇竟有如此想法,这皇位的交接,也不知是否能一切顺利。
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太子虽得人心,但仍有诸多潜在威胁。”
南宫宴微微皱眉,神色凝重:“是啊,不过太子为人稳重,又有朝中大臣支持,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确保皇位平稳交接。
我也会暗中留意朝中动向,若有异动,定能及时察觉并应对。
你也莫要过于忧心,一切都会顺遂的。”
回到府中,南宫宴和白玲珑将此事告知府中众人。
暗一、暗二等人听闻后,皆是惊讶不已,但也为即将到来的皇室驾临感到兴奋。
暗一说道:“能迎接陛下等人到府中,属下定会全力以赴,保证府中安全。”
暗二也在一旁附和:“可得把府里好好拾掇一番,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第二日清晨,天色尚未大亮,皇宫的勤政殿内却早已灯火通明。
随着一声声“皇上驾到”的高呼,皇上在众人簇拥下步入大殿。
众大臣纷纷跪地行礼,高呼万岁。
皇上走上龙椅,缓缓坐下,目光扫过殿下群臣,说道:“昨日朕已在御书房向皇室宗亲宣布,朕决定退位,将皇位传给太子,从明日起,朕便是太上皇了。
今日朝堂,便是要与众爱卿商议此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宰相林宇率先出列,跪地说道:“陛下,这皇位传承乃国之大事,还望陛下三思啊。
陛下在位多年,国泰民安,臣等实在不舍陛下退位。
陛下英明神武,这些年带领我朝走向繁荣,如今许多政策仍在推进之中,陛下若退位,臣等担心后续事宜难以顺利进行。”
皇上微微一笑,说道:“林爱卿,朕心意已决。
太子仁厚贤德,且能力出众,定能带领我朝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朕这些年推行的政策,太子一直参与其中,十分清楚。
他定会将这些政策继续贯彻落实,甚至能做得更好。
朕也想在这暮年之际,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这时,吏部尚书李铭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太子虽贤,但这登基大典关乎国体,需得从长计议,精心筹备,方能彰显我朝的威严与庄重。
从大典的仪式流程,到参与人员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
且新皇登基,各项规章制度或许也需重新梳理,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
皇上点了点头,说道:“李爱卿所言极是。
此事就交由礼部和内务府共同负责,务必办得隆重而周全。
礼部尚书要精心设计仪式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皇家礼仪;
内务府则要筹备好大典所需的一切物品,从龙袍皇冠到宫殿装饰,都要尽显皇家风范。”
兵部尚书周武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在皇位交接之际,边疆防务也不可松懈。
臣愿加强边境巡查,确保我朝疆土安全。
如今边关虽无大规模战事,但仍有一些小股势力蠢蠢欲动,臣会增派兵力,加强巡逻,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并采取行动。”
皇上欣慰地说道:“有周爱卿在,朕便放心了。
众爱卿皆要各司其职,全力辅佐新皇。
新皇初登基,需要各位爱卿的支持与帮助,切不可因皇位更替而懈怠政务。”
众大臣纷纷跪地领命。
随后,又有大臣提出一些关于朝政过渡期间的问题,皇上一一耐心解答。
早朝一直持续到日上三竿,才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中结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皇宫内一片忙碌。
礼部和内务府的官员们日夜操劳,精心筹备着登基大典的各项事宜。
礼部尚书召集一众精通礼仪的学者,查阅大量古籍,力求大典仪式完美无缺;
内务府则派出众多采买人员,奔赴各地,挑选最上等的丝绸、珠宝等物品,用于制作新皇的龙袍和宫殿的装饰。
太子则在皇上的亲自教导下,更加深入地了解朝政事务。
他每日与大臣们商讨政务,学习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如何制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
皇上将自己多年来处理朝政的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太子。
从与大臣的沟通技巧,到应对突发情况的策略,事无巨细。
太子也十分用心,每日早早起床,阅读奏章,遇到不懂之处,便虚心向皇上和大臣们请教。
南宫宴和白玲珑,也没有闲着,南宫宴一边协助太子熟悉政务,一边着手安排王府的接待事宜,对王府的侍卫进行调配,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白玲珑则凭借细心,将王府的每一处都布置得温馨舒适,还准备了各种适合,长辈的美食和娱乐活动,力求让皇室众人在王府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