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交替,山河新章
京城中,那座巍峨壮丽的皇宫于晨光熹微中,被金色光辉温柔笼罩。
琉璃瓦与汉白玉石阶,仿若被镀上神圣金边,御花园内奇花异草随风轻摇,芬芳阵阵,五彩蝴蝶穿梭花丛,勾勒出宁静祥和之景。
然而此刻,御书房内气氛却凝重压抑,仿若暴风雨将至。
皇上身着常服,端坐在雕龙画凤、尽显无上威严的书桌后。
岁月在他面容刻下痕迹,显得疲惫,可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皇后仪态万方,静静坐在一旁,神色间满是对未来别样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随着太监尖细悠长的嗓音在殿外响起:“宣二皇子南宫宴、二皇子妃白玲珑、太子、太子妃,还有各位皇子觐见——” ,
脚步声由远及近,众人依次踏入御书房,整齐恭敬地行了大礼。
皇上抬手示意,声音平和又带着威严:“都免礼,坐下吧。”
众人谢恩后,小心翼翼落座,心中暗自揣测父皇,此次被召见的目的。
皇上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南宫宴和白玲珑身上,轻声说道:“宴儿,玲珑,你们这些日子为朝廷、为百姓所做的一切,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宴儿,你主持修订律法,让刑罚更加公正合理,百姓们对律法更添信任;
玲珑你兴办义学,让更多孩童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开启民智,功不可没。
桩桩件件,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南宫宴和白玲珑,急忙起身谢恩,南宫宴微微颔首,恭敬说道:“父皇赞誉,儿臣愧不敢当。
身为皇室子弟,为国家百姓效力,是儿臣应尽之责。”
白玲珑也笑着说:“是啊,父皇,能为百姓做点实事,是儿媳的荣幸,不过是些分内之事罢了。”
这时,皇上微微叹了口气,神色满是感慨:“朕在位多年,从登基之初平定内乱,到后来推行新政、发展农桑、整饬吏治,哪一步不是殚精竭虑。
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朕也深感力不从心,是时候退下来享享清福了。
朕决定将皇位传给太子 ,往后这江山社稷,便交到他手上。”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面面相觑,御书房内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太子率先回过神,急忙起身,“扑通”一声跪地,声音带着惶恐与不安:“父皇,儿臣恐难当大任,这皇位……儿臣虽一直学习治国理政,可深知朝堂局势复杂。
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边关虽无大战,却也隐患未除。
儿臣生怕登基后稍有差池,辜负父皇期望,有负百姓信任,动摇江山社稷。”
皇上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太子,你自小接受皇家悉心教导,为人宽厚仁慈,又有治国理政之才。
这些年朕让你参与诸多朝政,从主持祭祀大典到处理藩属国事务,你都处理得有条不紊。
你心怀天下,能虚心纳谏,这皇位非你莫属。
朕相信你定能将江山社稷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皇后也在一旁轻声劝道:“太子,这些年你父皇为这天下操碎了心,也该歇歇了。
你就安心接过这重担,莫要辜负了你父皇的期望。
你父皇在位时,为你铺好了路,朝中诸多忠良之臣定会全力辅佐你 。
母后看着你长大,你的能力和品性,为娘最清楚不过,只要你坚守本心,以天下苍生为念,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太子仍有些犹豫,眼神不自觉地看向身旁的太子妃,太子妃轻轻点了点头,鼓励道:“殿下,皇上和皇后娘娘所言极是,妾相信殿下定能担此重任,妾也会一直在殿下身边,与殿下共担风雨。”
几位皇子纷纷表态,三皇子心想这皇位是和我没戏了。
还是当个闲散王爷吧,保命要紧。
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太子哥哥宅心仁厚,平日里对我等关怀备至,又在朝政上多有建树。
臣弟坚决支持,太子哥哥登基,日后定当全心全意辅佐,为我朝繁荣贡献力量。
若有二心,天地共诛。”
五皇子也急切道:“臣弟愿为太子哥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如今我朝正处盛世,相信在太子哥哥带领下,定能更上一层楼。
臣弟虽不才,但也愿在朝堂为太子哥哥分忧,不管是处理政务还是领兵作战,只要太子哥哥一声令下,臣弟万死不辞。”
其他皇子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御书房内讨论声此起彼伏。
待众人声音渐渐平息,皇上看向南宫宴,眼中满是期许:“宴儿,朕与皇后、太后也想趁着身子骨还硬朗,去享享清福。
你王府清幽雅致,我们过去住些时日,你和玲珑可愿好好招待?”
南宫宴微微一愣,随即微笑应道:“父皇、母后和太后能来儿臣王府,是儿臣和玲珑的荣幸。
儿臣定会和玲珑把王府上下好好布置一番,让父皇、母后和太后住得舒心,吃好喝好,享尽天伦之乐 。”
白玲珑也笑着说:“是啊,父皇,儿媳定当亲自操持,让祖母、父皇、母后在王府的日子开开心心。”
皇上欣慰地笑了:“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
接着转头对太子说道:“太子,待你登基之后,要广纳贤才,以民为本,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朝堂之上,人才是根本,要善于发掘人才、重用人才,让真正有能力的人为国效力。
对百姓要轻徭薄赋,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太子郑重地点头,说道:“儿臣定当铭记父皇教诲,不负天下百姓。
儿臣会每日早起,勤勉处理政务,虚心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制定合理政策。
也会定期微服出巡,了解民间真实情况,确保各项政策能真正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