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战争暂时结束了,对内战争却没结束。
张麻子的部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散去各地维持治安,清查劣迹地主,给农民丈量土地。
另一部分跟他一起,去接收刘、谭二人的部队了。
张麻子的部队,根底是当初钟明让他组建的两个师,通过这种老带新的模式,他们能很快滚起雪球,拉起队伍。
但扩张太快的话,就难以保证质量了。
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将刘、谭二人的部队打散,重新整编,然后进行思想教育,再进行大量筛检,争取全部锻炼成能打仗、会打仗的军队。
丁凛川面临的问题比张麻子严峻的多,他的部队都是南疆的旧部队,本身素质就不高,大扩军之后,整体素质又低了一大截。
虽然这样的人员素质,在神州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好兵了,但丁凛川是个很傲的人,他接触过西洋教官,知道西方的兵员素质。
他更看过连西洋教官都啧啧称奇的张麻子的嫡系。
丁凛川出来当兵可不是为了混日子,他想下一次战争中,自己的部队能被道帅当做主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在侧面打阻击,或者保护粮道。
于是,他联系到了南区军校的老师们,经过数个日夜的研究讨论,将理论和实际情况结合之后,终于搞出了一套成熟的练兵方案。
张麻子看过之后回电夸他:胆大心细,敢想敢做。
钟明收到后,压了三天都没动静。
丁凛川忐忑许久,终于等到了回电,原来,钟明提出了许多建议,让他酌情考虑。
钟明提出,旧军队是为军阀服务的,新军队应该是为百姓服务的,部队不应该是钟明,或者是丁凛川的私人部曲。
他们不是为道帅和长官而战,而是为了受苦受难的农民,为了家中的老爹老娘。
钟明还提出,军队不是压在百姓头上的混蛋,而是农民的儿子,是儿子兵,而不是老爷兵。
因此,在训练中,应加强这种联系。
对于相信我们的士兵,更要加以呵护,训练之余,还要注意思想教育,可以组织拉歌之类的文艺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
还要开设扫盲课堂,教他们读书认字,明辨是非。
钟明兴致起来,还专门写了几首歌。
“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
丁凛川重新修改练兵计划之后,就火速落实。
某次拉练时,为了深入基层,丁凛川高级干部都要加入其中,和基层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培养感情。
为了起好带头作用,丁凛川自己也加入了拉练。
参谋给的任务是溃兵集结。
假定他们前线部队被打崩,散兵游勇们向后方主力集结,然后重新整编,进行反攻。
丁凛川混进了一个班,他们的任务是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负重狂奔九十五公里。
参谋们也真是好样的,根本不把丁凛川当长官,他们这一组下午两点出发,没跑多久,就被敌侦查兵发现,然后被抓获。
顶着大太阳坐了半个小时,参谋们才赶了过来,丁凛川差点羞愧死。
然后,参谋又给了他们一次机会。
没说的,跑吧。
这次没被发现,跑到了农田里。
想着大路容易被抓,走农田安全不说,还可以抄近道,丁凛川果断下令,快进快出,减少损失。
好在农田看着浓密,倒也不是无从下脚。
出来后继续走,一个新兵累的不行,提议休息。
丁凛川说:“休息个毛,被抓的时候没休息够吗?”用袖子擦了擦汗,“还休息?不踹你都是我仁慈了!”
话是这么说,丁凛川的脚还是顺势踹到了新兵屁股上,只是跑这一路,踢人也没什么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