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还未高兴多久,楚倾凤便悠悠说道:“只是,祝卿倒是提醒朕了。菊君帮朕批阅奏折,每日休息甚少,怕是精神不济。若想和朕有个龙子,还是得多休息,再让御医调理下身子,但愿能一举得男。”
祝首辅瞬间僵住,心中满是震惊与不甘。
该调理的不该是女帝吗?
怎么变成自己的儿子了?
若儿子真去调理身子,无法继续批阅奏折,不仅会失去女帝的信任,日后接触朝政也将变得艰难。
其他势力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他儿子掌权又得皇嗣。
为了让儿子获得女帝信任,他“牺牲”了不少棋子,如今若因自己的这番话功亏一篑,儿子定会气恼不已。
女帝这一招,精准地捏住了他的命脉。
祝首辅权衡再三,为了儿子能继续参与政务,急忙改口:“陛下所言极是,但菊君能为陛下分忧是他的分内之事。微臣觉得如今天下纷争不断,皇嗣一事暂且不急,陛下还是以龙体为重。”
他心中却暗自盘算,没有皇嗣也好,等拉拢了大部分朝臣,挑起内乱,杀了女帝,再让儿子名正言顺地继承帝位,后在退位让贤给自己。
当务之急,是将凤君拉下马,扶持自己的儿子登上凤君之位。
楚倾凤将祝首辅眼底的算计尽收眼底,心中冷笑。
无论他作何选择,都掩盖不了觊觎帝位的野心,她岂会让他得逞?
就等着祝氏、孟氏、顾氏几方势力狗咬狗,自己坐收渔利。
她沉吟片刻,点头道:“祝卿说的也有道理,待朕稳定局面,再考虑皇嗣一事不迟。”
事情谈完,祝首辅满心憋屈地走出御书房。
他的脚步沉重,心思也愈发阴沉。
女帝越来越难以对付,自己虽身为首辅,门生故旧众多,但自从女帝册立凤君后,便渐渐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既然女帝的底气源于凤君,那就从凤君身上下手。
赶走祝首辅后,楚倾凤心情大好。
很快,一道道圣旨从帝城发出,如雪花般飞向各地。
半月后,一道圣旨抵达苏州城刺史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治国望朝野清宁、四海升平。苏州刺史李为广德才兼备、政绩卓著,堪为栋梁。其任内兴水利、劝农桑,仓廪充实、百姓安居;
治政宽严相济,整肃吏治,官场风清气正,且知人善任、赈灾有功。今特晋为吏部尚书。望卿奉公选贤,为朝廷育栋梁、固社稷根基,不负所托,殚精竭虑辅朕共图大业、开创盛世。钦此!”
李为广手持圣旨,一脸难以置信。
他二十岁考中进士,以第四名传胪入翰林,在翰林院任职十年做到副院判。
若不是遭人针对,他或许早已成为最年轻的内阁成员。
后来被先帝派往苏州任刺史,一待就是十年,本以为此生就要在这苏州耗尽,没想到女帝竟破格提拔他为正二品吏部尚书!
传旨太监笑吟吟地贺喜:“恭喜刺史大人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