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刚散,晨雾还未完全散去,御书房外便传来了通报声。
祝首辅一袭玄色官袍,衣角还沾着未干的露水,在廊下静候求见。
他微微眯起双眼,凝视着朱红的宫门,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与志在必得。
楚倾凤坐在御案之后,指尖轻轻摩挲着案上的鎏金龙纹镇纸。
她自然清楚祝首辅的来意,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吏部尚书之位空缺,如同一块诱人的肥肉,谁不想将其收入囊中?
“宣。”随着一声清冷的传唤,祝首辅在太监斐琏的引领下踏入御书房。
他微微欠身,姿态看似恭谨,眼中却藏着几分算计。
“陛下,丞相之位已定,吏部尚书之位空缺,臣近日观朝中诸事,发现右都御史实乃大才。”
祝首辅上前一步,声音诚恳,“其为人清正,勤勉奉公,监察百官时明察秋毫,举措得当,实乃百官楷模。如今吏部尚书之位虚悬,臣斗胆举荐,右都御史必是不二之选。若能任职吏部,以其卓识干练,定能为陛下选贤任能,革新吏治,助我朝昌盛。”
言罢,祝首辅微微抬眼,目光如鹰隼般悄悄打量着女帝的神色。
他心中却有些憋屈,这女帝登基三年,此前朝中诸事大多由他和国相一手安排,任免官员更是他们的“专属权力”。
可如今,林丞相身亡,顾尚书上位,一切都变了。
女帝深藏不露,就像一座难以捉摸的冰山,连老谋深算的林丞相都栽了跟头,如今自己竟也渐渐拿捏不住她了。
楚倾凤轻笑一声,那笑声似有千般意味,让祝首辅心中一颤。
“首辅举荐右都御史,可见为朝廷选才之心。”
女帝的声音不疾不徐,“只是右都御史长期监察百官,行事风格刚硬。吏部事务繁杂,需得善于周旋、平衡各方之人。骤然转任,怕是难以胜任。
何况,朕对吏部尚书之位已有他人选。此人虽资历尚浅,但在此次赈灾中,展现出非凡的用人眼光与协调能力,更适合这个位置。祝卿不妨猜猜是谁?”
祝首辅眉头紧皱,试探道:“陛下,莫非是吏部侍郎?”
但他心中却不以为然,那位吏部侍郎曾是林丞相的人,且前年才刚提拔上来,资历尚浅,怎担得起吏部尚书这等重任?
楚倾凤神秘一笑:“祝卿很快便知。祝卿可还有其他事?”
祝首辅见女帝不肯透露,心中打定主意,出宫后便派人去查。
但此时,他话锋一转:“陛下,古往今来,皇室血脉绵延,方保国运长久。陛下若早日诞下龙子,必使天下臣民定心,四海归心,实乃国之幸事。望陛下珍重龙体,早得贵子。”
楚倾凤嘴角微微抽搐,心中暗自冷笑:这是在催她生娃?
可她又怎会轻易如他所愿?
但此时还不是翻脸的时候,她压下心中的不满,淡淡道:“祝卿说的是,朕会努力。对了,这些时日菊君帮朕良多,能力出众,让朕轻松不少,可见祝卿教导有方啊!”
听闻女帝夸赞自己的小儿子,祝首辅心中涌起一股骄傲。
他的大儿子沉稳听话,守成不成问题;小儿子聪慧机敏,所以他才断了小儿子入仕的念头,希望他能通过其他途径助力家族。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