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要发展壮大,那就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
可豪门大族垄断了学识,他们的族人子弟也不可能为他曹风所用。
曹风有意另起炉灶,自己培养人才。
“即日起,辽西六县各设立县学堂一座,招募七岁至十五岁的孩童。”
“县学堂将负责教授这些孩童读书识字,让他们粗通文墨。”
“这些孩童进入县学堂后,吃穿住行,笔墨纸砚等所有花费,均由我曹风一力承担。”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众人皆疑,自家小侯爷莫非是疯了不成?
这设立县学堂,为他们辽西培养人才,他们是支持的。
可是所有的花销均由幕府承担,这就让他们不解了。
自家小侯爷图什么?
要知道。
这么多学堂,那么多孩童的花费。
这可以养两营兵马了!
“小侯爷,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知府孟学文以前自己开过私塾,知晓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特别是笔墨纸砚,那可贵着呢。
这一年下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自家小侯爷是辽西经略使不假,可这也没有达到富可敌国的地步。
这败家也不是这么败的。
面对孟学文的劝说,曹风笑着摆了摆手。
“此事无须再考虑!”
曹风对众人道:“我辽西之地之所以穷困,动荡不安。”
“此等困境,根源在于教化未兴,致使百姓心智未开,蒙昧无知。”
“彼等动辄以暴力相向,拳脚相加,而非以理服人。”
“在外人看来,我辽西之地的百姓那就是一些暴戾蛮横的刁民。”
“彼等因偏见所累,不愿与我辽西交往,更不愿至此经商,致使百业萧条,民生凋敝。”
“长此以往,我辽西就变得越来越穷困。”
曹风提高了音量说:“我们辽西要想变得富庶,必须兴教化!”
“这不仅仅能让我辽西百姓懂得识文断字。”
“更是能够让他们懂得朝廷法度,懂得一些圣贤道理。”
“知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无知蛮横的刁民,变成知道礼义廉耻之人”
现在辽西的许多百姓,完全就是文盲一个。
看不懂文字书籍,缺少教育,礼义廉耻这些东西更是匮乏。
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完全没有思考能力。
一些人甚至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他们极其容易被那些掌握话语权的宗族家主所蛊惑煽动。
曹风想要兴教化,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
通过加强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可以提升百姓的明辨是非能力。
那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他们至少自己能做出判断。
当然。
曹风兴教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想同化掉那些生活在辽西的胡民。
相较于辽西大乾百姓,这些胡人部落显得更为愚昧无知,缺乏开化。
他们和大乾百姓互相仇视,因为土地和草场等利益问题,矛盾极深。
他在六县设立学堂,不仅仅要招募大乾百姓的子弟入学。
更要将胡人部落的孩童也一并纳入其中。
只要坚持下去。
那些胡人部落的孩童以后也会说大乾官话,移风易俗。
通过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让他们逐渐融入大乾,成为大乾的一部分。
而不是像如今这般。
他们居住在大乾的土地上,名义上是大乾的子民。
可实际上他们却说的是胡话,吃的是胡食,与大乾格格不入。
他新建的学堂将会成为大乾百姓和胡人部落的一个融合剂。
让他们彼此了解交融,最终融为一体。
“除了在各县设立县学堂外,辽西府城还将设立一座府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