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一天产量多少,不合格率多少,都得写明白交给赵总。”
这种外来管理方式,让一些妇女感到陌生甚至排斥,但也只能服从。
整天轰轰烈烈搞建设,连午饭都有人用推车送到工地,村里弥漫粉尘。
狗蛋坐在堆木料上耍棍子,差点被掉落的瓦片砸中,引来一片哄笑。
下午,赵浩亲自带着助手外出采购某些特定零件,似乎要改良工序。
王建国目送他们离村,不知怎的起了怪念头。
担心他们是否会趁机搞别的名堂。
“算了,先把我们的事干好,他们迟早还要受制于咱产能。”
几个时辰过去,黄昏再度席卷天空。
村里忙得人仰马翻,许多劳力累得直不起腰。
叶文华正好检查那批手套缝制。
将成品装箱时观察到有人偷懒导致质量瑕疵。
“谁干的,赶紧返工,这种货发出去砸招牌。”
一个年轻后生暗暗撇嘴,顶撞了一句,嫌这儿管得太严严。
两人对视片刻,叶文华也没让步,命他必须把问题修补到位,才肯结算工钱。
现场气氛有点僵硬,还好王向阳过来劝了一句,这小子最终妥协。
“这就是隐患啊,人多了就难管理,得想办法定更严格规矩。”
叶文华叹息,把那箱残次品推到角落,心里记下一笔。
晚上赵浩回来了,带来几样稀奇机件。
说跟旧机结合能实现半自动化,效率或可翻倍。
王建国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赶忙喊人把东西搬进车间,动手尝试安装。
“成功的话,夜班就轻松多了。”
赵浩笑着摆手,“我这是投资你们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成长。”
听到这话,一些怀疑论者心也稍微缓一缓。
毕竟白送这么好东西看似真是好意。
夜深之际,又有人在工地灯光下搅拌泥浆,争分夺秒把地基浇筑。
王秀兰忙完洗发线,听见外面咚咚巨响。
知道他们还在鏖战,心里五味杂陈。
“再这样下去,村里人非得累趴,不过只要有希望就不会停。”
半夜时,王建国腰酸背痛地回到家,又坐不住,想着隔天再进度更快一些。
狗蛋趴在床脚,梦里还喊着“要发大财了,再来一块肉。”
叶文华却毫无睡意,在破灯下查看赵浩送来的管理方案,上面密密麻麻的流程。
“连采购审批都要他们签字同意,这真是捆住我们手脚。”
他越看越头疼,简直觉得被人架空。
但又没法发作,谁让人家出了钱。
连续几天,大屯村处在一片火热节奏。
新厂房框架已有雏形,机房里也更加标准化。
赵浩那几个助手在村里横行,指指点点,让不少人心生抵触。
“咋感觉他们官僚味儿那么重,咱这儿不像以前自由了。”
有人私下嘟囔,认为拿了钱就卖了自由,悔意也生。
王秀兰耳闻这些抱怨,只能暗自叹气,让她们先忍忍看后续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