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联系了方文娟,让她回忆当年去查档案时的细节。方文娟的声音在电话里有些发抖:"当时我去派出所查户籍,值班的警察说我的档案显示落榜,可我明明收到了录取通知……"
"还记得那个警察的样子吗?"
"姓陈,个子很高,右眉上有道疤。"
肖清雪立刻在公安系统公开信息中检索,很快锁定了一个人——陈志明,现任市公安局副局长,履历显示他2003年曾在城关派出所任职。
"升得挺快。"叶辰冷笑,"一个基层户籍警,二十年爬到副局长,没点"功劳"可不行。"
第二天,叶辰和肖清雪驱车前往养老院找王德海。老人坐在轮椅上晒太阳,见到他们时眼神闪烁。叶辰刚提到"2003年招生",王德海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护工匆忙赶来,说他最近记忆力衰退,很多事情记不清了。
"王主任,您当年经手的录取名单里,有个叫方文娟的学生,您还记得吗?"
王德海的手微微发抖,眼神飘忽:"太久远了……记不清了。"
"那林建材您认识吗?"
听到这个名字,王德海的脸色变了变,随即摇头:"不认识,没印象。"
叶辰递给他一张照片,是当年师范大学的录取名单复印件,上面有王德海的签名。老人盯着照片看了几秒,突然把照片推开,声音嘶哑:"我老了,这些事早忘了,你们别来问我了。"
护工推着轮椅匆匆离开,临走前低声说了句:"你们别为难他了,他去年中风后脑子就不太清楚。"
叶辰看着王德海仓皇的背影,知道这条线暂时断了。
教育局档案室的"意外"
下午,他们去了教育局,想调取2003年的高考录取档案。负责档案管理的刘科长接待了他们,态度客气但眼神警惕。
"2003年的档案?时间太久,可能保存不完整了。"
"我们只需要查看方文娟和林美琪的录取记录。"
刘科长犹豫了一下,最终带他们去了档案室。然而,当他们找到对应年份的档案柜时,发现存放2003年提前批录取材料的区域有明显的渗水痕迹,部分文件已经发霉粘连。
"上个月水管爆了,这批档案受损,我们正在整理。"刘科长语气平静。
肖清雪蹲下身,仔细查看被水泡过的文件,发现只有2003年师范大学的档案受损最严重,而相邻年份的文件完好无损。她悄悄用手机拍下了柜子的位置和水渍范围。
走出教育局,叶辰的脸色阴沉:"水管爆得真及时。"
当晚,肖清雪登录师范大学校友会官网,发现三天后有一场校友返校活动,林美琪作为"优秀校友"受邀发言。她立刻注册了一个教育媒体的记者身份,申请了采访资格。
活动当天,肖清雪戴着记者证混入会场。林美琪正在台上侃侃而谈教育公平,台下掌声不断。肖清雪假装做笔记,实则观察着林美琪的一举一动。
茶歇时,校友会工作人员发放纪念册,要求校友签名留念。肖清雪趁机凑近,看到林美琪在签名簿上流畅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她注意到"林美琪"三个字的笔锋走势,尤其是"美"字的最后一捺,和方文娟高考试卷上的字迹如出一辙。
活动结束后,肖清雪以记者身份上前搭话:"林校长,您的教育理念深受认可,能否分享一下您当年高考的经历?"
林美琪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恢复自然:"高考啊……太久了,只记得当时压力很大,好在发挥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