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房玄龄经过无数次教训,建立起对李想的信心后,做出的决定。
“哼,我记住你的话,如果糖霜再涨,你这个月就别想去酒楼吃饭了。”
从旁边经过的房遗直,只当没听见,低头快步而行。
渭水码头在扩建了几次之后,现在已经可以同时停靠一百多条船,每天来这里做苦力的,就是一堆纤夫,力工之类的。
“老刘,这是你这个月赚的钱吗?”
趁着午饭时间,阿北和老刘坐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呵呵,差不多吧,今年码头的船比往年多,早来晚走,比前两天赚得多。”
老刘一张脸晒的黝黑,虽然看起来并不是很强壮,不过却给人一种很有力的感觉。
阿北:“你真厉害,这一个月赚的钱,比长安县那些小官都多。”
阿北跟老刘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一起来长安城讨生活,所以说话还是很有底气的。
老刘道:“跟他们比起来,那些小官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长安城里面的商人多了去了,随便给点钱,都抵得上我们几个月的工钱。所以,你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像我们一样,靠着身体吃饭。”
阿北:“所以你才会支持你家大郎去观狮山书院学习?要我说,他读了那么多年书,也该去赚钱了。以码头的赚钱速度,还看什么书?就算是做个普通的官吏,也不能留在长安啊。”
阿北的想法,代表了渭水码头上的一些纤夫的心声。
不过大部分人都跟老刘一样,都是支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的。
在燕王府的影响下,长安城里的各大工坊,都开始开设私塾,招收学生。
也就是说,现在的长安城,想要学习,比十年前要容易太多了。
如果是十多年前的时候,别说是当苦力,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小地主,想要养活一个读书人,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读书,本就与平民百姓无关。
“阿北,这不是一回事。我大郎可是观狮山书院的毕业的。别的不说,单单是靠那几个同门师兄弟,他这辈子就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不像是咱们,总有一些地痞流氓,想要占咱们的便宜。”
“依我看,你二儿子还是有机会的,让他回小学读几年书,然后去观狮山书院读书。”
老刘虽然不识字,但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很支持的。
就算是前几年收入不高的时候,他也是咬牙把孩子送到学校了。
长安城里的私塾,对工坊弟子的收费很低,但对别的人,却要收很高的费用。
“真的假的?算了,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改天再聊吧,听说长安城之中,新开了几家酿酒作坊,出了不少的好酒,正好可以尝尝味道。”
阿北正说着,渭水之中,有几艘船缓缓的靠近了码头。
阿北和老刘看着船只靠岸,而许昂则是意气风发的站在船头,看着越来越近的码头,嘴角带着一丝得意的笑意。
从长安城出来,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他还以为他爹是为了表忠心,不惜牺牲儿子的前程性命,非要把他送到岭南去,负责甘蔗的种植。
我在长安城过的很好,你让我去那种地方干什么?
如果不是看在能迎娶岭南冯家女儿的份上,许昂一开始就想拒绝这个安排。
可没想到,在这里待了一年多,他才发现,岭南并不是传说中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