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 章 鬼市2
周言走上前蹲下,一眼看到那块龙形玉佩,顿时眼前一亮。玉佩由和田玉雕琢而成,质地温润通透,白如羊脂,雕工更是精妙,龙身蜿蜒矫健,龙须纤细灵动,仿佛正欲乘云而起。
汉子抬起头,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奈,嗫嚅着说:“俺……俺家里孩子饿得不行了,想换点粮食。这玉佩是家里传下来的,您看能不能行行好。”
周言心中一动,问道:“你想换多少粮食?”
汉子搓了搓手,犹豫着说:“俺……俺想要10斤杂粮面。”
周言一边问:“大哥,这玉佩看着不一般,您能给我讲讲它的来历不?”一边将手伸进背篓。
其实,是从空间里拿出了10斤杂粮面。汉子憨厚地挠挠头:“俺也不太清楚详细来历,就知道是祖上传下来的。俺们乡下人不懂这些,要不是孩子饿得受不了,实在舍不得拿出来。”
周言把杂粮面递给汉子,说:“大哥,这10斤杂粮面您拿好,快回去给孩子吃吧。”
汉子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忙不迭点头,接过杂粮面后,千恩万谢地匆匆离去。
周言怀揣着刚到手的玉佩,在鬼市昏暗的氛围中继续前行。手电筒昏黄的光,不经意间扫到一个摊位上,一只和田玉碗瞬间吸引了周言的目光。
那玉碗在微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碗口圆润,线条流畅自然,宛如一弯新月。碗壁薄厚均匀,质地温润细腻,仿佛羊脂一般。
凑近了用手电筒仔细照看,能瞧见玉质内部隐隐有自然形成的纹理,如云雾般缥缈,为这玉碗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雅致。
碗底有官窑烧制的落款印记,虽历经岁月略显模糊,但仍能看出当年制作的精良与考究。
周言抬眼看向摊位前头发灰白的老头,问道:“大爷,这碗咋卖呀?”
老头上下打量周言一番,慢悠悠地伸出两根手指:“二十斤大米,少了可不行。”
周言眉头一皱:“大爷,您也知道现在是灾荒年,粮食比啥都金贵。您这碗虽说看着不错,可这价也太高了。我出十斤大米,再给您搭十个鸡蛋,您看成不?”
老头一听,脸色立马沉下来:“姑娘,你可别乱压价。这可是官窑的和田玉碗,就我这价,已经很实在了。十五斤大米,这是底线。”
周言面露难色,无奈地说:“大爷,我是真心喜欢这碗,可我真没那么多粮食。
十斤大米加十个鸡蛋,这真的是我能给出的最高价了。您看,大家都不容易,您就当帮我个忙。”说着,作势要转身离开。
老头犹豫了一下,看着周言的背影喊道:“哎,姑娘,回来回来。罢了罢了,看你也是真心想要,就按你说的,成交!”
周言心中一喜,赶忙从背篓里拿出准备好的十斤大米和十个鸡蛋递给老头,小心翼翼地把玉碗收了起来。
周言成功换到玉碗后,满心欢喜又小心翼翼地将它先放入背着的大布包。其实把玉碗收进了空间,这下心里才觉得踏实了许多,毕竟这玉碗质地娇贵,万一磕着碰着可就糟了。
之后,周言又在鬼市慢悠悠地逛了一圈。手持手电筒,光线在各个摊位上逐一扫过,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件,有古朴的字画、精巧的木雕,还有一些老旧的银器,但却没有一件能像之前的瓷器、玉佩和玉碗那样,让人一眼就心动。
周言时不时停下脚步,仔细端详,但看来看去,总觉得少了点感觉。一边逛,一边听着周围人的交谈,都是些关于灾荒下生活的无奈和对物资的渴求。
逛了一阵后,周言看了看天色,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天边隐隐泛起了鱼肚白。深知鬼市虽然在黎明前最热闹,但天一亮,这里就会迅速散去,而且自己也得在天亮前赶回家,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于是,裹紧身上的衣服,悄悄地离开了鬼市。
一路上,周言回想着今晚在鬼市的收获,心中满是欣喜。回到家后,她走进房间,再次从空间里拿出那些宝贝,借着微弱的晨光,一一摆在桌上,又细细欣赏了一番。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周言的思绪。心中一惊,赶忙将宝贝们重新收进空间,整理好情绪,前去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