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将调配好的灰浆均匀地涂抹在砖块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砖块垒砌起来。
他们的动作熟练而敏捷,工匠们穿梭其中,不时地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和砖块的排列是否整齐。
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刻指导百姓进行调整。
在他们的努力下,一面面高大而坚固的墙体逐渐拔地而起。
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的神情,他们将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了军校的建设中。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虽然身材不算高大,但力气却不小。
旁边的同伴笑着对他说:“瞧你这干劲儿,都快赶上头牛啦!”
小伙子咧嘴一笑,回答道:“这可是为咱大明培养人才的军校,我当然得使出浑身的力气!”
在工地的休息间隙,百姓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他们谈论着军校建成后,将会培养出多少优秀的军事人才,将会为大明的繁荣稳定做出多大的贡献。
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休息过后,百姓们又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建设工作中。
在大明金陵军事学院热火朝天的建设进程中,虽有工匠带来的新方法和新工具助力。
但仍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诸多困难与挑战。
木材方面,随着建设的推进,对优质木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然而,周边山林中符合规格的树木数量有限,且砍伐和运输面临重重困难。
一些树木生长在地势险峻的深山之中,砍伐后要将巨大的原木运出山林并非易事。
山路崎岖狭窄,运输车辆难以通行,百姓们只能依靠人力和简陋的工具,将木材一点点地搬运出来。
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导致木材供应时常出现短缺的情况,使得木材加工区不得不时常停工等待。
砖石的供应同样紧张。
烧制砖石需要大量的黏土和燃料,而合适的黏土矿源距离工地较远,运输成本高昂。
同时,烧制砖石的窑炉数量有限,烧制过程也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
一旦出现失误,烧制出的砖石就会不合格。
这导致砖石的产量无法满足建设的需求,墙体砌筑工作时常因为砖石供应不足而放缓进度。
建设期间,天气变幻无常,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夏日,骄阳似火,酷热难耐。
百姓们在烈日下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一刻也不敢停歇。
高温不仅容易导致人员中暑,还会影响建筑材料的性能。
调配好的灰浆在高温下容易快速干燥,导致黏性下降,影响墙体的砌筑质量。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百姓们不得不频繁地给灰浆浇水保湿,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
倾盆大雨常常不期而至,将工地变成了一片泥泞的沼泽。
地基挖掘区域被雨水灌满,百姓们不得不先将积水排出,才能继续挖掘工作。
砖石和木材也容易被雨水浸泡,导致损坏和变形。
为了保护建筑材料,百姓们需要搭建临时的遮雨棚,将材料妥善覆盖起来。
同时,雨中施工也增加了安全风险,百姓们在湿滑的地面上行走和操作,容易摔倒受伤。
尽管能工巧匠带来了新的建设方法和工具,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
在建造高大的教学楼时,如何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传统的砌墙方法在应对高层建筑时显得力不从心,需要采用新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
能工巧匠们日夜钻研,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多次试验,才终于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案。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百姓们并没有退缩。
他们在能工巧匠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想尽办法克服困难。
这天,朱允熥来到了工地。
听到陛下来了,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活儿,全都赶了过来。
朱允熥看着这一幕,第一句话便是:“你们受苦了,朕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