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明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四个位面同样加强了边关的防御。
每一座兵营中,都满是身强力壮、训练有素的士兵,他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粮草更是堆积如山,大片的粮仓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无数的粮袋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座小山,足以支撑起一场又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在这样的底气之下,他们对满清的态度无比清晰,那就是满清若敢来犯,定要让其有来无回!他们甚至恨不得满清立刻打过来,好好给他们一场痛击。
崇祯位面,在经历了诸多磨难与动荡之后,如今也逐渐走向稳定。曾经,朝廷腐败,官员贪污成风,致使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朱元璋到来后,果断出手,以铁腕手段杀了一批为非作歹的官员,那血腥的场景至今让官员们历历在目。这些官员的倒台,让整个朝廷为之一振,腐败的气焰得到了极大的遏制。
而后,在朱标的精心治理和内阁三杨的辅佐下,崇祯位面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朱标心怀天下,对宗族中那些违法乱纪的子弟毫不留情,果断出手。大批的皇室子弟、天潢贵胄被朱标抄家流放。数不尽的钱财如同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国库,这些钱财为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救济百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由检每日就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眼中满是惊讶与感慨。曾经被官员压迫、看到家族子弟奢靡无度的他,如今终于看到了朝廷的清明和国家的希望。
边关,有汤和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镇守。他犹如一座坚固的堡垒,屹立在边关的前沿,守护着大明的边疆。而皇太极刚刚经历了惨痛的大败,此刻的他失去了往日的威风,现在他根本没有主动出击的念头,只能龟缩在自己的领地内,默默舔舐着失败的伤口。
至于叛军,在蓝玉面前简直是不堪一击。蓝玉带领着大明的精锐之师,以摧枯拉朽之势,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将崇祯位面的所有叛军全部荡平。
再加上洪武、永乐位面源源不断运送而来的红薯和土豆拯救了无数百姓的性命。虽然大明依旧天灾不断,但有了这些高产的粮食,百姓们也不用担心被饿死。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百姓们自然也不会再想着造反,而是安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大明的社会秩序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
而在万历位面,朱元璋正在谋划着一场更为宏大的行动——对努尔哈赤动手。说实话,现在的万历位面虽然腐朽不堪,官场黑暗,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但也不是区区一个努尔哈赤能够碰瓷的。
要不是当年萨尔浒之战,万历皇帝任用了个蠢材,导致清军有了可乘之机,分兵之后被逐个击破,努尔哈赤根本没有实力与大明硬碰硬。
如今,努尔哈赤的对手从原本昏庸无能的将领换成了朱元璋,努尔哈赤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慌了神。他心中明白,自己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万历的明军将领中,除了已故的李成梁,剩下的人都他都不放在眼里,可现在对面不讲武德,竟然请先人代打,而且请的还是朱元璋,这让努尔哈赤一点扣关的念头都没有了。他在自己的营帐中,整日坐立不安,望着远方的明军方向,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奈。
努尔哈赤没念头可不代表朱元璋没想法。万历位面的大臣这段时间可谓是度日如年,每日在朝堂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也体验了一番洪武年间官员上朝时那种紧张到窒息的感觉。
尤其是每天上朝时,看到殿门口那抱着刀的毛镶,他那冷峻的面容和手中寒光闪闪的大刀,让大臣们感觉那把刀随时都会毫不留情地落到自己头上。毛镶就那样静静地站着,却散发出一种让人胆寒的气场,仿佛只要朱元璋一个不满意的眼神,他就会立刻冲进来,取人性命。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大臣们可谓是绞尽脑汁,连吃奶的本领都拿出来了。他们每个人都知晓朱元璋的强硬与果断,只要是皇帝的命令,不管难度多大,哪怕是要砸锅卖铁,他们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落实到位。
以往那些争论不休、久拖不决的政务,如今在朱元璋的高压下,竟迅速有了决断。原本争议很大的出征之事,便是如此。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五十万明军就已经整齐地陈兵边关,那浩浩荡荡的军阵,一眼望不到头,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明晃晃的兵器,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作为皇帝,朱元璋自然不需要亲自上战场冲锋陷阵。他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得力的将领们。李文忠,这位朱元璋的亲戚,智勇双全,作战勇猛,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洪武位面的小朱棣,现在的他同样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还有复活后一直被他雪藏的常遇春,更是不二人选。
常遇春不愧是明初第一猛将,而且这还是巅峰期的他,骑着高头大马,手持长枪,带着两万骑兵如一阵狂风般在满清的地盘上大摇大摆地前行,如入无人之境。
他身后的明军一开始对常遇春颇有微词,毕竟在明军之中,也多是自负勇猛之人。而且他们并不认识常遇春,不明白为何要听从一个陌生的将领指挥。
然而,很快他们就被常遇春的英勇所折服。常遇春一人连斩努尔哈赤三员大将,那凌厉的枪法,在战场上如闪电般穿梭,瞬间夺走了敌人的性命。这一壮举,让明军的士兵们对常遇春狂热地追随起来,他们高呼着常遇春的名字,士气大振,紧紧跟随着常遇春在满清的领土上横冲直撞。
努尔哈赤此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他只能向其他人求援,可皇太极一直坐镇在崇祯位面的盛京,谨慎地防着对面的汤和与蓝玉,他那里局势同样紧张,根本不可能分出兵力去支援他。
而且现在皇太极手中的满清虽然还有些实力,但因为在乾隆位面损兵折将,已经元气大伤,他们现在都自顾不暇,哪有精力去管努尔哈赤。至于弘历,更是自顾不暇,朝不保夕,根本指望不上。
无奈之下,努尔哈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福临、胤禛和颙琰身上。福临三人接到消息后,也头疼不已。虽然他们地广物博,但由于之前在各地的战事,满清子弟并没有那么多可供调遣。更何况现在边关防备的压力巨大,一旦抽调兵力,边关的防线就会变得薄弱,这实在是难以抉择。
但努尔哈赤毕竟是他们的先祖,老祖宗都发话了,他们又怎能拒绝。于是,三人经过一番艰难的权衡,各凑了五万人。之后,他们又准备去康熙位面,让那里的胤禛也给凑出五万兵马。这样一来,有了这二十万人,一定能大大减轻努尔哈赤所面临的压力。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捉弄人。几人没想到的是,康熙位面失联了。说失联也不准确,实际上,他们现在只能传送到康熙位面的边缘处。三位满清皇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神色大变,连忙通知了皇太极。
皇太极到来后,四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由胤禛带领一万人前往康熙位面查探究竟。
胤禛带领着一万精锐,来到康熙位面的草原。然而,刚一踏入这片土地,胤禛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眼前的景象与记忆中大相径庭,此刻弥漫着一股肃杀与混乱的气息。
胤禛当机立断,先派遣斥候向山海关方向打探消息,希望能尽快了解这里的真实情况。可就在斥候们还没来得及开始出发时,就见到一群衣衫褴褛的满人朝着他们疯狂地跑来。这些满人个个蓬头垢面,身上的八旗服装也破破烂烂,他们怀中紧紧抱着大量金银珠宝,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这些满人在看到胤禛等人脑后同样的辫子以及他们身上穿着的熟悉的八旗服装时,眼中顿时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他们大喜过望,连忙加快脚步向胤禛等人跑去,边跑嘴里边用满语喊着救命。那凄惨的呼喊声在草原上回荡,让人心生怜悯。
在他们身后,尘土飞扬,一队千人左右的骑兵不停地追杀着他们。骑兵们个个身着精良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他们策马奔腾,如同一群凶猛的恶狼,无情地追逐着这些满人。
只不过当胤禛看到这些人并没有他们熟悉的辫子时,心中顿时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但他还是连忙带人前去迎击这支骑兵,顺便保护那些满人。
骑兵队长见到胤禛身后的万人队伍,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停下追击的脚步,停在原地远远地看着胤禛。双方对峙着,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紧张的气氛在草原上弥漫开来。
胤禛深知此时不能贸然出击,毕竟他也不清楚对面身后是否还有援军。他骑在马上,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对面的骑兵,心中迅速思考着应对之策。
片刻后,他深吸一口气,拍马上前,对着对面的骑兵队伍大声喊道:“朕乃大清皇帝,爱新觉罗 - 胤禛,你们敢如此追杀大清子民,就不怕我大清大报复吗!”
对面的骑兵队长同样拍马走近,双方始终保持着一个安全距离。骑兵队长不慌不忙地拿起喇叭,对着胤禛喊道:“我乃大唐卫国公麾下,卫国公长子李德謇。我知道你,满清的皇帝。你也不用威胁我,这片土地已经不再是你们满清所掌控得了。这里已经被我父亲大唐卫国公李靖攻下,至于这里以后是大明还是大唐,那就是大明皇帝和我们大唐皇帝的事。看在你是皇帝的份上,今天给你个面子,这些杂鱼就给你了。兄弟们,我们撤!”
想到玄烨,李德謇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继续大声喊道:“胤禛,那个玄烨是你父亲吧?现在正被挂在山海关上!要想救你的父亲,你就来山海关,也让你们这些蛮夷见识见识我父亲的实力!说完,李德謇就带着人向山海关方向撤离,只留下胤禛站在原地,心中充满了震惊与愤怒。
胤禛此时只觉天都塌了下来,脑海中一片混乱。他怎么也没想到,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偌大的康熙王朝竟然就被人如此轻易地攻下了。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在他的想象中,即便遭遇困境,也应当有足够的力量和底蕴去抵御外敌。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而且,对面那骑兵队长李德謇所说的“大唐李靖”,更是让胤禛感到无比困惑。这场战争,本是明清之间的纷争,怎么说变就变,大唐竟然也掺和了进来。
胤禛并没有怀疑李德謇说的是假话。毕竟朱元璋都能复活,李靖的复活似乎也不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只是,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朝会和唐朝混在一起,而且从李德謇的语气和表现来看,他们之间的合作似乎已经十分深入,绝非临时起意。
胤禛的脑海中飞快地思索着,突然,他想到了乾隆位面明军中那让八旗子弟人马俱碎的恐怖场面。那整齐划一、势不可挡的攻击,让八旗子弟闻风丧胆。一瞬间,一个词语在他脑海中闪过——“陌刀营”。
他猛地意识到,原来大唐早就参战了,而且很可能一直以来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想到这里,胤禛心中一阵苦涩,暗自叹息:“看来只有我们大清不清楚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老天爷,当真是天要亡我大清吗?”
胤禛身边的将领看出皇上的焦虑与犹豫,他拍马来到胤禛身前,抱拳说道:“皇上,我们还追吗?以属下之见,对面应该没有援军。只要我们追上他们,利用我们八旗子弟的勇猛,肯定能把他们歼灭在原地,为那些死去的满人兄弟报仇!”
胤禛神情复杂地看着李德謇等人离去的背影,那孤独而又坚定的背影仿佛在嘲笑他们的无知与无助。他咬着牙,缓缓说道:“撤!撤回去!朕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处理。”
胤禛深知,此刻自己必须保持冷静,因为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他必须立刻将大唐参战的消息传递回去,让大清的其他位面提前做好准备。
胤禛清楚,大唐时期虽然没有火器,但其军队实力之强,不容小觑。大唐能镇压周围异族两百多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军队的战斗力、战术素养以及组织架构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哪怕正面对上他们的八旗子弟,也不一定会落入下风。八旗子弟虽然勇猛,但面对大唐那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胜负实在难以预料。
而且,最重要的是,既然李靖已经参战了,那那位镇压一个时代的天可汗李世民会不会也参战了?如果李世民真的加入了战局,那局势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李世民、朱元璋与朱棣的联手,这是一股何等强大的力量。面对这样的组合,胤禛不知道大清应该如何去抵挡。
胤禛只看到了战场上的陌刀营,却不知道,在康熙位面,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如今的康熙位面不仅有十万精锐唐军,更有着杨坚横扫天下的十万精锐隋军。虽然总共只有二十万人,但这二十万人却个个都不是泛泛之辈。
其中有杨广骁果卫的前身——大隋十二卫府,这是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的军队,曾在杨坚、杨广时期为隋朝的统一和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
还有大唐名震天下的玄甲军,他们的铠甲坚固,武器锋利,冲锋起来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除此之外,这两个位面还耗费了大力气组建了全部装备现代火器的神机营,这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这样的军队组合,在李靖的指挥下,实力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三个月的时间,别说打一个群龙无首的康熙位面,就算是两个,李靖也敢试一试。
本来李靖还随时准备防备满清其他位面的偷袭,可没想到一直到战争结束对面都没有援军。只能说,皇太极等人为了给弘历留退路,所做的种种安排,间接把自己给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