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邕刚从宫中回来,就奔赴书院。
董顺正在悉心教导苟阳的儿子苟(蒲)元《论语》,学生认真好学,董顺诲人不倦,构成一副和谐的书院景观。
蔡邕感到很欣慰,董顺真的变了,他终于浪子回头,不再是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了!
蒲元指着用书院新纸制成的新书问道:“董部尉,君子不重则不威,是什么意思?”
董顺道:“意思是君子打人如果下手不重,就没法立威。”
蔡邕面色古怪,是这个意思吗?
蒲元也觉得有点奇怪:“孔夫子不是教书的吗?怎么会打人呢?”
董顺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必须先了解他的生平!孔子是武将的儿子,他父亲力能举关!言传身教之下,身高体壮的孔子当然孔武有力!”
“你知道君子六艺里边为什么有射和御吗?因为孔子本身就是一个射箭的高手!你想想春秋时期有七十二国,乱得不得了!孔子却敢周游列国,没武力怎么行?”
“原来如此!”蒲元恍然大悟,又问:“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不屑言语,用怪力将敌人打得神志不清。”
蔡邕目瞪口呆,你是不是搞错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董顺对答如流:“意思是有人不知道我的威名,可我并没有发怒,这不是很君子吗?”
蔡邕沉默了,收回之前的所有欣慰。
蒲元道:“这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你父母在我手里,你逃不了的,就算逃了,我也必定有方法把你抓回来!”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把敌人打到濒死,他说话就好听了。”董顺真是太懂论语了。
蔡邕眼前一黑,想起了被“逝者如斯夫”支配的恐惧。
蒲元指着书本道:“这一段太长了,我看不明白。”
董顺非常有耐心地解释:“三十而立,意思是敌方来了三十个人,才有资格让孔子站起来打。”
“四十不惑,即便面对四十个对手,孔子的心中也不会有半点困惑。”
“五十知天命,当敌人数量到达五十个的时候,孔子就没法留手了,把他们打成什么样全靠听天由命了。”
“六十而耳顺,对方来了六十个人,最终也只能说听好听耳顺的话,求孔子放过他们。”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敌方来了七十个人时,孔子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放开手脚打,不算坏了欺负弱小的道上规矩。”
蒲元惊喜道:“原来孔子这么厉害吗?”
董顺面露敬仰:“是啊!孔子又强大又谦虚,他明明可以揍死所有人,却偏偏还要讲道理,我真的很钦佩他!他就是强者的典范啊!”
两人齐声啧啧赞叹:“强而有力!强而有力呀!”
蔡邕整个人已经麻了,如此曲解经典,他还是从前那个纨绔没有一点点改变!
叮,检测到蔡邕暗骂宿主为董家逆子,获得600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