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威尔逊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一脸不爽吧。”
顺带一提,同样是奥地利旧领的伦巴第倒是被奥匈大发慈悲地“留”给了意大利。
根据弗朗茨·斐迪南皇帝的说法,“我们也得要点面子,就拿走威尼托吧,伦巴第我们就无力再管了。”
当然了,对意大利来说,不管是连同伦巴第一起失去,还是只丢掉威尼托,带来的都是令人绝望的打击,哭丧的脸色没什么两样。
“谁叫你们背刺了三国同盟呢?”
说到底,这也是不自量力妄图攫取更多的恶报,恶报罢了。
“另外,意大利需支付的战争赔款定为五百亿马克(大约十二亿美元)。”
有人觉得这笔赔款太少,但意大利为了停战,连国王都赶下了台,又确实在战争中表现乏善可陈,所以就这么定了。
“那利比亚怎么办?”
“与威尼托一样,交由在与意大利的战争中流血最多的奥匈帝国接管。”
其实奥匈帝国一开始是拒绝的。
因为内部局势动荡不安,哪还有精力越洋掌控海外殖民地。
况且利比亚可不是善茬,那是北非战线上德国雇佣军都闻风丧胆的地方。那里盘踞着声名狼藉又战斗力强悍的柏柏尔人。
再想想利比亚前任主子意大利在那边被打得多惨,就知道这地方多不好惹了。
“但要我们德意志帝国自己接手,也有些”
如果是新喀里多尼亚那样的小岛还好说,利比亚这块地盘太大了。
如今,光他们眼下的殖民地都在亏损,再拿下一个,只会徒增财政负担。
“最关键的是,会刺激英国。”
德意志如今已通过扶持波兰-立陶宛、乌克兰这些卫星国和奥斯曼帝国,把东欧与中东纳入了势力范围。
英国对此虽然勉强接受,但前提是别再去染指殖民地。
如果只是拿下太平洋上的小岛还说得过去,要是动了利比亚,那些视殖民地为命根子的伦敦猪头们非得跳脚不可。
可就这么放弃利比亚,又实在太可惜了。
原因很简单。
黑色黄金——石油。
众所周知,利比亚是石油储量丰富的产油国,储量在非洲也属顶尖。
虽说不像伊拉克等中东国家那样在战间期就开始开发,(利比亚的石油至少要等到汉斯成了白胡子老头的1959年才能正式开始开发),但油就是油。
一旦奥匈放弃利比亚,那英国绝对会立马吞下。
要真把这块宝地拱手让给伦敦猪头,汉斯是真咽不下这口气。
陛下,您就把利比亚拿去吧。
哈哈,侯爵,你这番好意我心领了,但我们可没那闲工夫
拿!去!吧!
于是,汉斯的选择就是,强行把利比亚塞给奥匈帝国。
比起英国,还是德国的“小弟”奥匈接手,对他们更为有利。
当然了,弗朗茨·斐迪南脸上那表情分明在说“你们这要我怎么办好”,不过以他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处理好。
实在管不过来,就学加拿大那样搞个名义统治,实质上交给当地人管理也未尝不可。
“那么,意大利这边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吧?”
“是的,比洛总理。现在只剩下法国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了。”
听到“法国”这个词,包括四巨头在内的几位代表,眼神都开始变得炯炯有神。
法国,才是这次会议的“烫手山芋”和主菜。
英国、比利时、葡萄牙都盯着法国的非洲殖民地不放不说,连法国本土也成了众人虎视眈眈的对象。
“威尔逊总统,你刚刚说什么?要保住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
当然了,谁也没想到,所谓“烫手山芋”,竟会以这种方式“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