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02章 讲学
第(2/2)页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太清楚纲领性的思想着作对统治的重要性了。

所以不管是郑玄、还是宋衷,刘平对这两个人在个人感情上虽然没有什么喜好,但是从实际需求上出发,他对这两个人都是非常重视的。

也研究过两个人的学术思想,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倾向,那就是融合古今文经学。

此时,今古文经学之争异常激烈,两派各执一词,壁垒分明。然而,宋衷和郑玄却展现出非凡的学术眼光和包容精神,他们打破门户之见,广泛吸纳今古文两派的观点。

郑玄一生遍注群经,在注经过程中,他巧妙地融合今古文经说,使经学研究摆脱了门派的束缚,变得更加全面和综合。

例如,在对《诗经》的注解中,他既采用了古文经学派对于字词含义的严谨考证,又吸收了今文经学派对于诗歌寓意的独特解读,使《诗经》的阐释更加丰富多元。

宋衷在荆州学派的学术活动中,同样积极推动今古文经学的交流与融合,鼓励这些荆州学派的读书人们博采众长,为学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都的这些读书人,都是天下精粹所在,你不怕宋衷给他们教坏了?”

酌君酒楼的二楼,靠窗的位置,简雍一边给刘平斟酒,一边笑着问道。

他知道,刘平不喜宋衷的学说。一是宋衷那套刘汉正统思想,不是刘平要的刘汉正统思想;二是,宋衷在经学方面注重对文字的精准训诂和对经典原意的忠实还原,这一点其实不如郑玄那种博杂的论述更受刘平的认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宋衷这个人的《易》学研究的非常精深,按照刘平的说法,宋衷已经从理论研究奔着玄学去了。

这也让一直强调格物致知的刘平不喜欢。

当然刘平这种不喜欢是因为立场问题,并不是他不相信《易》经。

“宋衷的讲学对他们有好处,而且他最近在翰林院做的还不错不是吗?”刘平笑着摇摇头,道:“宋衷是个纯粹的儒家读书人,就算真的做了什么,估计也是被人当刀使了。”

“你对他的态度有所变化?”简雍敏锐的察觉到了刘平的变化。

刘平颔首,道:“成都需要大儒,越多越好。”

“这是为何?”简雍有些不理解。

“若是大儒尽在成都,那么儒家就在成都,儒家经典的解释权就在成都。”刘平回道:“你看现在,郑玄、宋衷两人,加上翰林院的那些儒生,每日里谈经论道,修缮经典,你觉得只是为了文教之事吗?”

“难道不是吗?”

刘平摇了摇头,然后抬手伸出一指,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思想。”

“思想?”

刘平没有解释,而是问道:“他开讲这事儿,有一点没办好,那就是没提前跟成都衙门报备。不是说了吗?这种结社、集会游行的事儿,要先当各地衙门报备,通过了之后才能开始吗?”

“这”简雍有些无语:“真要结社、集会、游行的话,那是能报备的事儿吗?”

“而且现在,咱们也不能取缔吧?”

“这事儿怎么不能报备了?”刘平摊手:“衙门还能不同意吗?不报备,这搞得成都衙门和执金吾都手忙脚乱的,要是出了事故算谁的?”

“那你的意思是?”简雍问道:“总不能处罚宋衷吧?”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真要这么干了,那就真的自绝于天下了。这不是惩治宋衷,是阻止儒家读书人读书了。

结果堪比向全世界宣战。

儒家读书人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群体,你说他们软弱吧,翻遍史书例子一大把,你说他们强硬吧,翻遍史书例子也是一大把。

好像很矛盾对吧?

但儒家读书人有一个超绝的技能,那就是道统灭绝,精神消灭。

刘平可不想因为这样一件事,日后成为了儒家读书人闲笔之下的丑角。

“改日某也讲学。”刘平给出了自己的办法。

“你?”简雍有些惊讶。

简雍对刘平、刘备两兄弟的求学生涯可太清楚了。当年两人跟着公孙瓒一起,去卢植那里求学。

刘备,学渣,不喜欢读书,反而喜欢各种新鲜玩意。

刘平,虽然努力但是没什么用,又看不上刘备玩物丧志,两个人关系还不好。

两人生动形象的诠释了,没头脑和不高兴六个字。

第(2/2)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四合院:开局请何大清回归综影视:姑娘你别跑无上神帝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太荒星辰印闪婚后,我被偏执霍爷宠上天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四合院:采购员从打猎开始致富都离婚了!你管我和谁瓜田李下重回60年代不遗憾开局桥上救下轻生女,系统激活穿越之旺家赘婿道界天下姜云仙临血雨腥风道界天下盗墓之我是胡八一的表弟修罗剑神王腾离婚后独美,贺总悔红了眼大隋:二世浮沉神豪:开局打赏主播一个亿网络神豪:开局十亿打赏金八零假千金,开局就被大佬赖上了变身失落公主,我在新手村卖核弹换嫁战死的小公爷后,夫君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