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17章 君臣同心
第(1/3)页

一个寻常的早朝上,突然传来紧急军报:清军在淮河集结,疑有南下之势。

朱聿键正要下令调兵,忽然想起李修然定下的规矩:军国大事须与太上皇共议。

\"传令太上朝议事。\"他当即宣布暂停早朝。

片刻后,太上皇寝宫的议事厅内。

\"根据细作回报,敌军主力约八万,\"朱聿键展示军报,\"请太上皇示下。\"

崇祯帝仔细研究地图:\"这个时节发动进攻,必有蹊跷。\"

李修然在一旁补充:\"确实可疑。去年此时也有类似动向,最后证明是虚张声势。\"

\"臣以为,\"一位将领建议,\"当立即调集淮军迎敌。\"

\"不可,\"崇祯帝和朱聿键异口同声道。两人相视一笑。

\"淮军是我们的主力,\"崇祯帝解释,\"不能轻易调动。\"

朱聿键接上:\"不如派轻骑侦查,同时布置水师,切断他们的粮道。\"

李修然暗暗点头:这种君臣默契,正是他期待的。

几天后,探报传来:清军果然是虚晃一枪,真正的目标是江北的粮仓。

\"多亏太上皇和陛下都没上当,\"众臣赞叹,\"否则主力一调,粮仓就危险了。\"

崇祯帝谦逊道:\"这是聿键指挥得当。\"

朱聿键则说:\"全赖太上皇经验丰富。\"

危机解除后,两宫举行家宴。

觥筹交错间,崇祯帝感叹:\"记得当年在北京,朕每次决策都是孤立无援。若早有这样的商议制度\"

朱聿键认真道:\"叔父的教训就是我们最好的借鉴。\"

李修然适时提醒:\"所以说,制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能让决策更周密,也能让君臣更亲近。\"

次成功化解军事威胁,在朝野引起很大反响。

\"你们发现没有,\"吏部侍郎对同僚说,\"自从实行双重朝议,朝廷的决策明显稳妥多了。\"

\"是啊,\"兵部尚书附和,\"太上皇的经验加上新君的魄力,配合得天衣无缝。\"

李修然又提出了完善建议:

\"不如将双重朝议的经验总结成制度,写入《南明政要》?\"

崇祯帝赞同:\"好!这样可以给后人借鉴。\"

朱聿键补充:\"也可以防止将来有人破坏这个好制度。\"

京城茶楼里,说书人正在讲述这次军事危机的处理。

\"你们说,为什么南明能够中兴?\"说书人问听众。

\"因为君臣同心啊!\"台下有人答道。

\"对!不像当年景泰帝和英宗那样\"说书人话未说完,已有听众心领神会。

这天夜里,李修然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得见两位帝王如此默契,不禁想起当年土木堡之后的兄弟相残。历史给了我们警示,而聪明人会从中吸取教训。看来,这就是历史最大的意义。\"

崇祯帝也在私札中感慨:

\"与其独断专行,不如博采众议。与其疑心生暗,不如坦诚相见。朕今日才真正明白了为君之道。\"

朱聿键则在御制诗中写道:

\"君臣一心天下安,古鉴今昭启新篇。\"

这次成功的合作,让双重朝议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不久后,南明朝廷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 设立君臣联席会议

- 建立决策咨询机制

- 完善监督制衡体系

正如李修然所说:\"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南明的两位帝王用实际行动证明,历史的教训是可以转化为进步的动力的。\"

春日清晨,御花园里。

崇祯帝正在教朱聿键修剪梅花。

\"修枝要看枝干走向,\"老帝王耐心指导,\"就像治国要顺应民心。\"

第(1/3)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柯南亲我一次又一次,灰原哀懵了让你修机甲,你整出了SSS级星际传奇?仙人有缺剑出霜满城古千金穿六零当军嫂妻主在上,柔弱质子红眼求恩宠九色神雷转认鬼做母:他真不按套路出牌长生修仙:开局棺材铺炼僵尸我的抗战有空间谍战:小特务大逆袭民间奇门风水师王妃他又又又晕了茅山弟子:我靠词条系统混诡异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官场,女局长助我平步青云道侣为白月光打胎后,我杀疯了美恐:我邪恶主教,开局驯服魔女重生后,我在恋综嗑cp非吾所愿非汝所想商界闲鱼的高武传奇远古异世,系统让我长命百岁!港片:卧底李光耀的成长史开局被活埋,我直接原地复生顺天成道逆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