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16章 金陵新政
第(1/3)页

金陵城皇宫,玄武殿。

朝阳初升,殿内已经响起激烈的争辩声。

\"陛下,绝不能重用降清逃回的官员!这些人已经失去了节操,如何能让他们再掌朝廷重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拍案而起。

\"大明江山,原本就是与民同在。既然这些大臣悔过自新,何不给他们一个机会?\"吏部侍郎冯铨据理力争。

朱聿键端坐龙椅,神色凝重。这个困扰他多时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朝廷用人,更牵涉到整个南明政权的正统性和向心力。

李修然站在一旁,观察着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普通的朝议,更是新旧势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陛下,\"等争论稍歇,李修然才缓步上前,\"容我说一个东晋时期的故事。\"

\"东晋建立之初,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北方士族南迁,与江南本地势力之间多有摩擦。司马睿采取了"通达权变"的政策,既重用本地官员,又不排斥北来人才。正是这种包容的态度,才造就了东晋的繁荣。\"

殿内安静下来,众人若有所思。

\"况且,\"李修然继续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南明政权的凝聚力。我们需要的不是清算,而是团结。\"

朱聿键眼睛一亮:\"爱卿此言极是。来人,拟旨:设立评议院,专门负责考核官员,不问出身,只看才干。\"

当夜,李修然被宫中小黄门请入御书房。

烛光摇曳中,朱聿键放下手中奏章:\"先生,朕心中仍有疑虑。这些降而复归的大臣,真的可以信任吗?\"

\"陛下,\"李修然沏了一杯清茶,\"关键不在于他们是否可信,而在于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制度。让制度来约束人,比单纯依靠道德要可靠得多。\"

他展开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章程:\"这是臣拟定的《南明官制改革大纲》,建议设立以下机制\"

翌日,朝廷公布了一系列新政:

- 设立评议院,考核官员

- 建立海外使团,拓展外交

- 改革科举制度,广纳人才

- 成立商务司,统筹经济

\"这些制度的核心,\"李修然向朱聿键解释,\"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每个官员都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同时又受到制度的约束。\"

然而,改革推行并不顺利。一些崇祯朝老臣对新政心存疑虑。

在礼部尚书史可法的府邸,几位老臣正在密谈。

\"新政虽好,但变革太快,恐怕有失稳重。\"一位老臣忧心忡忡。

\"况且,这些制度多有仿效西洋之处,恐怕\"另一位欲言又止。

李修然适时拜访,带来了一坛佳酿。

\"诸位大人,\"他举杯道,\"变革之道,如饮美酒,急则伤身,缓则无味,关键在于把握分寸。新政虽有创新,但根基仍在华夏传统。\"

一位老臣问:\"先生既通晓古今,不知对《大学》中"格物致知"一说如何理解?\"

李修然不假思索:\"正是今日新政之要义。格物者,究天下之理;致知者,明施政之道。我们推行新政,不就是在实践这个道理吗?\"

众老臣眼前一亮。李修然继续道:\"中华之道,贵在与时俱进。今日之变革,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份道统。\"

随着时间推移,新政的效果逐渐显现。

- 评议院评定的第一批官员名单,得到朝野一致好评

- 海外使团带回大量贸易合约

- 改革后的科举,选拔出一批实干人才

- 商务司的政策,让南京重现繁荣

一天,朱聿键在御花园散步时感叹:\"新旧之争,原本就是假议题。真正的治国之道,在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修然欣慰地说:\"陛下能有此见识,南明中兴可期。\"

这一年的除夕夜,李修然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南京街头张灯结彩,百姓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新的制度正在发挥作用,新旧势力的融合比预期顺利得多。这或许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真正的改革,不在于推倒重来,而在于在继承中创新,在变革中保持平衡。\"

第(1/3)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最强练气师方羽唐小柔重生做恶女,矜贵世子向我称臣杨重杨小天诸天:从流金开始寒霜旗神秘复苏:诡异将至重生末世:囤粮收萌宠系统尽在手位面争霸之黑山羊繁育父神方羽修炼五千年小说叫什么名字夺婚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禁地探险:我与麒麟瞎瞎来组队!炼神记:吾名道一草原装杯如风,唯我疣猪蓬蓬穿越后,病娇老公被我养成当朝首辅无人能敌陆然秦舞瑶疯了吧,萝莉主角妄图善堕我都市影视:首选江莱大佬绝嗣,我一夜怀上他的崽你退婚找白月光,我成仙帝你哭啥!我,瑞兽麒麟,契约软萌校花进化!村医小神农天道追着喂饭,你说他是宗门弃徒傲世狂龙混花都陈南朱可人震惊杀手榜,大佬竟是华国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