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的离世反倒是让黛玉伤心了很久,黛玉永远不会忘记,在自己孤立无助的时候,长公主出现在了荣国府,就此,自己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即使后来知道,这一切都是皇帝皇后的意思,但黛玉依然很感激长公主,尤其是在她定下来会成为三皇子妃后,长公主待她真的太好了。
长公主处于超然地位,她无需拉拢任何人,所以她对黛玉的好,才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看着妻子格外伤心,萧霆钧每日都要来安慰一番。
“别担心,我没事儿,只不过总是想起当年的事儿来。”黛玉知道萧霆钧作为帝王,其实是很忙的,所以竭力隐藏自己的情绪。
“姑姑已经是七十三岁,又是睡梦中溘然长逝,并无任何痛苦,所以玉儿该替姑姑开心才是。”萧霆钧紧紧握着妻子的手,夫妻二人缓步走在池边。
“所以我才让你别担心。”黛玉当然明白,于人生而言,姑姑这般已经是十分圆满了。
而长公主一离世,太上皇的身体就越发弱了下去。不过每任皇帝从登基起,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所以一应后事都是准备好的。
长公主新丧,太上皇病重,宫里这些日子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嬉笑声不闻。
然而嘉悦的及笄礼,太上皇特意命人传话给皇后,要好好操办。
太上皇这些年格外偏疼这个孙女儿,他总记得,这孩子出生的时候,东南就大胜,所以太上皇一直都跟太后说,嘉悦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然而等着嘉悦的及笄礼一过,太医都抖着身子来回禀,说太上皇有油尽灯枯之相,萧霆钧和黛玉除了伤感也是没有什么法子了。
太后用了一个红泥小火炉,专门给太上皇熬粥,太上皇嗜甜,以前总是控制着,如今也不必了,黛玉特意吩咐内务府,将最好的饴糖送到太后处。
那个小火炉时常都温着粥,或者甜汤,太上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太后几乎是寸步不离。
这一日趁着还清醒,太上皇叫来了皇帝和皇后,还有太子嘉琮。
太上皇看着已经十三岁的太子,总觉得看到了自己十三岁一般。这孩子小时候很活泼,当了太子了,就沉稳起来。
“记得,虽然你是太子,但你也是你爹娘的儿子,有什么事儿,办不了的,就诚实的说,要是觉得对着你爹说不出来,就告诉你娘,不要担心,你爹娘都是疼爱你的。”太上皇拉着嘉琮的手,历朝历代太子能顺利继位的太少了,但也有,他想,嘉琮就可以。
嘉琮含泪应了。
太上皇又看着皇帝:“皇帝,你记着,别百般猜忌太子,别试探冷落太子。”
萧霆钧想,兴许,父皇想到了二哥,其实没告诉父皇,二哥只怕也不行了。
最后,太上皇单独留下了黛玉。
“你一直都是个聪明的好孩子。”太上皇想,他大概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就是给老三选了个好妻子。
“朕担心他们将来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些,都只能拜托你了。”太上皇将这副重担,交给了黛玉。
黛玉忙应了,其实黛玉心底也明白,天家父子兄弟,与寻常人家本就不同。
太上皇说了这么些话,已经相当疲惫了。黛玉见太上皇没话说了,告辞着出来,太后本就等在那儿,这会儿就进去。
两日后,太上皇去世。
黛玉同样也很难过,太上皇虽然不似长公主那般亲切,但这些年,也是偏疼她这个晚辈了。
外人仰望皇室,如同膜拜庙宇中镀金的菩萨像,口中说着千岁万岁,实则他们也只是凡夫俗子。
办完太上皇的丧事,宫内暂时还是十分的沉寂,国孝期间,一切宴席都停了。
黛玉担心太后,所以每日都抽空陪着,太后知道是她孝顺,拉着黛玉的手语重心长:“你忙你的,我这辈子,什么事儿都经历过了,现如今,佳儿佳妇,儿孙满堂,没什么不知足的。虽然你父皇去世,我是很伤心,毕竟是一辈子了。”
“我嫁给你父皇时候,从未想过能有今日。这一路虽然走的艰难,但已经是福禄双全了,所以,满足的很。”
“你放心,我可不会做傻事儿,我还等着看我的孙子孙女成亲呢,说不定,还能看到曾孙,你说是不是?”
话音才落,外头通传和康公主来。不一会儿就看见嘉悦抱着一束花进来,她的活泼劲儿,给这安静的院子,都添了一丝轻松。
“皇祖母,您瞧,花儿开得多好。”她找了个汝窑瓶子插上。
太后的脸上,在太上皇去世后,终于有了一丝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