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宾馆三号楼。
车队缓缓停在正门口。
赵瑞龙刚要道别下车,却被苏昌黎叫住。
“从年初到现在,汉东搞高质量经济发展试点,也已经过去大半年了。”
“取得了哪些成绩,又还面临哪些问题,沈总一直都很关心呐!”
赵瑞龙瞬间会意。
“明白,等我回到汉东,就做好准备。”
“等沈总出访回来后,欢迎他随时来视察指导工作。”
苏昌黎满意的点了点头。
目光瞥见从大楼内走出来的赵安邦,回头笑看赵瑞龙。
“去吧,你堂叔赵安邦,可是等你好久了!”
“行,那咱们汉东再见。”
赵瑞龙急忙开门下车。
绕过车尾,快步走向面带微笑,缓步走来的堂叔赵安邦。
都说汉东赵家,出了两个善于搞经济的大将!
一个是父亲赵立春,另一个便是堂叔赵安邦。
两人都属于敢打敢拼,锐意进取之人。
赵立春敢贷款修高速、敢减免农业税……
而赵安邦也丝毫不差。
七十年代,他就敢带头,尝试土地承包到户,让农民拥有土地。
后来为了发展经济,他不仅集资办企业,还让企业进行资本运作。
一系列的大胆激进措施,是做出了不少成绩,但也让他背上了不少处分。
再加上汉江省的自然条件、区域优势,也不如汉东省,做出来的成绩,自然也就不比父亲显著。
于是乎。
父亲赵立春已经稳稳坐上了汉东的一把手位置。
但堂叔赵安邦,现在就还只是汉江的副省长。
为了去掉副字,这两年他更加拼命了。
以至于春节,他都没有回汉东,只是电话里祝贺了父亲高升。
“瑞龙!!!”
赵安邦喜出望外的,亲切喊了一声。
“邦叔!!”
赵瑞龙连忙应了一声。
“好小子,几年不见,真是出息了啊!”
赵安邦下意识的伸出右手。
本想和赵瑞龙握一握手来着。
但走近之后,干脆张开双臂,来了个热情的拥抱。
对于赵瑞龙这个侄儿……
赵安邦一直很是喜欢。
从小赵瑞龙就品学兼优,特别勤奋好进。
当年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汉东大学。
毕业之际,赵瑞龙为了攥写毕业论文《龙国的小康之路》,还特意到汉江省找过赵安邦取经。
然而……
就在所有人,包括赵安邦都以为,赵瑞龙毕业后会进入体制,顺风顺水平步青云之时,一场车祸却改变了一切。
哪怕时至今日,赵安邦也不相信,赵瑞龙会酒后驾车撞死人。
他不相信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刚大学毕业,会糊涂到喝了酒还开车上路。
可是就算他不相信,又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