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贵人的事情,传来传去总是有真有假,让人难以分辨。不过尤妈妈十分有本事,很快就将宁王殿下的情况查得八九不离十。
她不知为何姑娘要查宁王的事情,但立刻回来禀报。
“往上三代宁王殿下,与先帝是亲兄弟。过世的老宁王就是咱们陛下的堂弟,虽是堂弟,但之前夺嫡时凶险,老宁王不顾自身安危,数次保护陛下,陛下心中感念兄弟情深,一向厚待宁王府。”
“只是当年老宁王年轻时,定下婚约的原本是方家嫡出大姑娘,到得快到成亲的日子,宁王突发疾病晕厥,险些醒不过来,宁王府索性让婚事提前用来冲喜,那方家大姑娘不肯依,却又害怕王府权势,干脆让养在乡下的三姑娘替嫁。”
原来是替嫁的情节啊,司沐颜对于这件事情,倒也没有太多看法。这个时代普通人没有人权可言,权势永远是最要紧的,王府有权所以能压着方府。嫡出大姑娘在府内有权,所以能迫得妹妹替嫁。
尤妈妈继续说。
“只是替嫁之后没多久,老宁王真的清醒过来,那方家嫡出大姑娘就不依了,闹着说是妹妹抢了她的亲事,她才应该是宁王妃。方家因此还真到了王府,要求老宁王迎娶大姑娘,将三姑娘降为妾室。”
这下,连二妹都瞪圆了眼睛。
“怎的这般不要脸,难道三姑娘不是方家姑娘,可能守寡的时候她来冲喜,当王妃的好事却轮不到她?”
尤妈妈点头。
“二姑娘说得是,只是当初就是这样的情况,那方三姑娘却是个软和的,听了娘家嫡母的话,真觉得自己配不上王爷,愿意自贬为妾。后来还是老宁王不答应,将方三姑娘骂了一通,又不许方家再提此事,这件事情才了结了。但后面方三姑娘虽然贵为宁王妃,名声却不甚好。”
这个司沐颜略有耳闻,只听说那老宁王妃年轻时不是个好的,设计陷害亲姐才当上王妃,后来儿子被人调换,也是她的报应。再后来她就长久的礼佛,不问世事了。
尤妈妈说。
“没想到方家碍于王爷的雷霆之下不敢胡说,背地里却没少做什么事情。待得王妃有孕之后,方家嫡母几次三番生病,要怀孕的王妃归宁伺候,连着三次,王妃腹中胎儿都不稳妥险些没了,王爷大怒,不许王妃再归宁。但那方家一计不成再生一计,竟然想出狸猫换太子的法子来……”
二妹听得心都揪成一团,哪怕见过宁王,哪怕确定他就是她的三郎,可他不肯认她,但她还是忍不住心疼。
难怪从前,她就觉得他与蒋家格格不入,似乎天生带着贵气一般。更要紧的是,蒋家对于三郎也远远不如其他几个兄弟,他永远是家里最受委屈的那个。
后来三郎力气大能挣钱,又头脑能替家里想办法,蒋家才对他好一些。
所以从一开始,蒋家就知道三郎不是他们的孩子!
尤妈妈叹了口气:“也是阴差阳错,王妃的贴身妈妈,却是从前方家大姑娘的妈妈,心疼方家大姑娘,对王妃怀恨在心,待得王妃诞下孩子,她胆大包天去外头抱了个民妇的孩子回来。至于王府血脉,就由那个普通百姓给养着。”
勋贵家族都讲究血脉,更何况是皇室,这妈妈好大的胆子,敢混淆皇室血脉。
二妹问:“两个孩子换了,那百姓教养小公子可尽心?”
她其实很想问,那普通百姓是不是姓蒋,到底还是耐下性子。
尤妈妈说:“本来还算尽心,毕竟知道是是贵人的孩子,而且那家人家底还算厚实,多养个孩子也还是养得起。没想到孩子四岁的时候,那家人家道中落,自己都吃不起饭了,辗转想要将孩子送回来,妈妈得知之后,又将孩子远远的卖掉了。”
二妹揪着心:“卖……为奴?”
尤妈妈摇头:“只能说小世子天生命好,本来是要卖身为奴的,机缘之下被一家农户收养了,便给拉拨长大。”
后面就是从军途中如何受重伤,如何失忆,如何被养父曹将军收养,回来如何发现竟是宁王府的血脉,又认祖归宗等等……
二妹心儿一颤,问道:“宁王……他失忆了?”
尤妈妈道:“不错,宁王殿下失忆了,军中以前的事情都不记得,连他从前的家人,也是皇上帮着寻回来的。”
司沐颜忙问:“他从前的家人,现在也在京都?”
“是,姓蒋,养父母,两位兄长,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目前在京中住着。”
“便只有这么多亲人?”司沐颜又问。
“对。”尤妈妈疑惑,“姑娘缘何这样问?”
司沐颜笑道:“是机缘之下,得知宁王也流落去岭南好几年,便觉得略有些缘分。不过岭南那边若是乡下,男子十六七娶妻都不奇怪,这宁王应该不止了吧。”
尤妈妈笑道:“倒也是,京都郎君及冠才娶妻,民间却多较早娶妻,今年宁王二十有二了呢。但蒋家人都找到了,说是他不曾娶妻有子嗣。如此也好,不然毕竟是发妻,将其贬做妾室,总归叫人觉得宁王薄情了些。”
只是薄情了些,不是觉得他做错了。
想想还有些可笑呢。
司沐颜让尤妈妈出去,又命人进来,去往宁王府递信,说是安乐侯府的小公子,请宁王殿下休沐之日,往京都的德庆楼用午膳。
那边宁王晚上回府,翻阅《闻太公新案》,这套书他翻了一遍又一遍,里面的案情细节都可以背下来了,可是京都三桩大案,他还是毫无头绪。
其他人大部分认为,写这套书的就是杀人凶手,还有小部分则以为,正是书册问世,才让歹人知道如何行凶且能避免被发现。
反正不可能是巧合,这本书仿佛成了预警,让大家惴惴不安,唯恐第四桩案子的发生。
灯光摇曳,宁王眉心皱起。
门外是管家的声音:“王爷,驸马邀请您后日过府品茶。”
宁王薄唇轻启:“本王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