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林区猎人们常用的手段。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猎人不在的时候猎物被野生动物偷吃掉,非常好用,还是磊大爷活着的时候教给他的。
而把下水和野猪头另外弄一堆儿出来摆在外头,这叫做“祭五仙儿”。
是老猎人们再三强调、必须要遵守的规矩。
尤其单人进山独猎,必须得有这么一步。
所谓“祭五仙儿”,就是打到猎物后,要专门把下水取出来,祭给林子里的常仙、白仙、黄仙、灰仙、狐仙吃。
据说东北五仙就爱吃腥的,得了祭品,就会在暗中使法力保护猎人不出意外,能够平平安安的回到家中。
倘若吃饱喝足,兴致高了,它们还会在你离开后帮你守着你的猎物,驱赶那些闻味儿而来的野兽,直到你回来,它们才会悄然离开。
马大爷最信这个,有一次喝多了拉着胡大海的手,大着舌头,神秘兮兮的跟他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说那是七几年的冬天,他在林区里头打猎,无意间发现了一头四百多斤的黑面神,正在山坡上的林子里头遛食儿。
当时他兴奋极了,带着狗帮从大清早一直撵到天傍黑,足足折了三条好狗,才把那脑满肠肥的黑面神给放倒。
可那时候天色已经太晚了,他不敢在林区里头逗留,就按照“祭五仙儿”的步骤,给那黑面神开膛剖腹,取了内脏、下水出来,挂在不远处的荆棘丛里,树杈子上。
干完这些,他就地挖雪,把那黑面神上上下下遮盖严实,然后就裹着大棉袄,带着狗匆匆回家去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喊上屯子里的熟人一起上山去抬黑面神,本来路上都做好要被野兽吃个差不多的心理准备了,可到了原地,却发现那黑面神的尸体完好无损,完全没有任何被啃食过的痕迹。
倒是那些悬挂在周围的内脏、下水,一夜之间,被吃了个一干二净。
当时就有人指着地上老长一段儿比手腕儿还粗的圆润痕迹,说这是常仙得了祭品,在这里帮他看了一晚上的猎物。
从那以后,马大爷就对“祭五仙儿”这事儿是深信不疑,每每酒足饭饱之余,都会绘声绘色的给众人讲述他的这段传奇经历。
胡大海自然知道这都是迷信的说法。
不过抛去迷信色彩,“祭五仙儿”这种行为本身,确实对保护猎物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
先说“常仙”。
常仙,在东北指的就是蛇仙。
秃顶子屯儿周围这块儿以前生活着不少白眉乌苏里蝮,也就是“土球子”,这玩意儿老毒了,整死过不少人。
据说以前打仗的时候,区小队的民兵就经常把鬼子往土球子生活的地方引,这玩意儿对鬼子造成的减员,有时候能比战斗死亡的还要多。
有人恐惧,就有人会去崇拜这东西,时间一长,土球子就成为了林区这片儿人嘴里的“常仙”。
但马大爷遇到的,肯定不是乌苏里蝮。
东北的冬天足足有零下几十多度,那满身肥膘的黑瞎子都遭不住,得去找地方儿猫冬,更别说区区小小蝮蛇了。
按照马大爷的描述,能在大冬天整出那种大片圆润痕迹的,不出意外,应该是一窝正在合群的黄喉貂!
黄喉貂,在林区又被叫做“蜜狗子”。
这小东西黑头黄身黑尾,据说习性和黑瞎子一样,都爱上树掏蜂蜜吃,因此才被人起了这么个诨号。
在大雪封山,踩在地上都冻伤脚指头的林区里,也就只有这玩意儿,还有闲情逸致在雪窝子里打闹了~
马大爷挂着的那些内脏条子,八成就是被这些小东西给吃掉的。
而之前所说,“祭五仙儿”为什么能对带不走的猎物起到保护作用呢?
首先,那是因为脏器、下水的味道很大,冲鼻子的很,可以完全盖住空气中的生肉味儿。
这可没有丝毫的夸大其词。
见过杀猪的就知道脏器味道能有多难闻。
更何况这还是野生动物,开膛剖腹时的那股子骚劲儿真不是一般人能顶得住的。
前些日子他在院子里剖狍子,那内脏味儿一下午都散不干净,让他搁院子里犯了一下午恶心。
而狍子,在野生动物里,都算味道小的了
再者就是脏器这东西富含脂肪和营养,能够提供非常多的能量,口感也要比肉要更加的柔软、鲜美,野生动物也喜欢吃。
倘有土豹子、老虎崽子这类食肉动物经过,它们就会优先选择去吃这些“祭品”,而不是去吃肉。
吃饱了,它们就会自行离开。
即便没吃饱,依靠嗅觉找到了藏匿起来的猎物尸体,但那也吃不进去多少,不至于第二天猎人赶过来的时候,啥也剩不下。
这才是“祭五仙儿”的真实作用。
……
回到之前发现的野猪窝后,胡大海就带着黑豹和嘶风在周围一通溜达、猛嗅。
毕竟这是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难保不会有猛兽藏在暗处伺机偷袭,还是小心一些为妙。
来来回回转了几趟,没发现什么异常,胡大海打了个手势,示意俩狗原地保持戒备。
他自己则麻溜的掏出蛇皮袋子和猎刀,提提裤子踮着脚蹲在地上,专心致志的卸之前那头被他一枪爆头的母野猪。
这头母野猪体型就要比公野猪小上不少了,胡大海目测了一下,最多也就一百五十来斤。
耍个刀花,照例是开膛放血,去皮去毛,剁骨分肉,割蹄斩头。
一通忙活下来,又是八十多斤野猪肉被胡大海分割好,规规整整的装进了蛇皮袋子里。
扎紧袋口,胡大海心里很是满意。
母野猪的出肉率要比公野猪大上不少,再加上自身膘头厚,价格可不是公野猪这种“贱肉”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