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沉默不语,眸光不断在镇国夫人与隋氏身上来回切换。
宋谨央丝毫不介意,根本不为所动。
隋氏却如坐针毡。
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
懊恼得恨不得原地消失。
不知过了多久,直等得朝臣们抓耳挠腮,耐心即将告磬的时候,殿外传来高声禀报声。
“太妃驾到!”
太妃扶着黄嬷嬷的手,急匆匆走了进来。
隋氏一见她,松了口气的同时,好不容易收住的哭声,再次爆发。
太妃横她一眼。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都帮她到这个份上了,竟然在宋谨央手下,走不出一招?
太妃皮笑肉不笑地瞥了眼宋谨央。
“镇国夫人也在啊!”
宋谨央起身,淡然地点了点头,不等太妃出声,重新坐了回去。
太妃气得倒仰。
好你个宋谨央,竟敢不把哀家放在眼里。
等此事了结,非诛你九族不可!
太妃暂时放下对宋谨央的厌恶。
面向中宗表达自己的想法。
“陛下,哀家并非干政,但长公主回朝是皇族内务。
既然陛下把内务,放到朝堂上来决断,那哀家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是可以的吧。”
中宗神色微动,索性坦然地询问她的看法。
太妃其实早就到了,只是一直没有入殿。
直到隋氏落了下乘,这才替她壮胆来了。
“陛下,隋氏吃了那么多苦,您还要让她公开曾经遭的罪,这不是为难人又是什么?”
简单一句话,矛头直指宋谨央。
暗指她并非真正的长公主,才能如此淡然地面对痛苦。
太妃绝口不提隋氏所写内容,另辟蹊径、剑走偏锋,只谈对隋氏的同情,淡化隋氏的表现。
好一招避重就轻。
中宗不动声色。
“那依太妃看,该如何呢?”
“长公主失落多年,再度回朝,本是喜事,万不能因一念之差,寒了人心。
本来靠自书经历,证实身份之举,有待商榷。
如今看来,确实不妥。
不如,直接让两位拿出证明身份之物,快刀斩乱麻,再纠缠下去,只怕不利朝局稳定。”
太妃的这番话,引起了众臣的赞同。
“是啊,本是皇族内务,弄得满城风雨,不是明智之举。”
“皇上是明君,岂会不知其中道理?只是崔首辅提议,想让自家夫人通过自证身份,名正言顺地回归皇族,免得日后被人垢病,也是情有可原!”
中宗点头同意。
隋氏终于挺直了腰杆。
到了这一步,长公主的身份便任由她拿捏了。
太妃看向隋氏,“隋氏,你可有凭证?若有,不妨拿出来!”
隋氏迟疑地向太妃屈膝一礼。
犹豫地开口,“有的,只不过……”
太妃想也不想,打断她的话。
“有就拿出来,时辰不等人,别再拖了!”
“是啊,崔夫人莫再拖延,赶紧拿出证明。”
“此事宜早不宜迟,学子们还等在宫门口,若再拖延下去,于大乾局势不利。”
隋氏难堪地回眸,冲宋谨央尴尬地一笑。
“夫人,得罪之处,万望海涵。”
她面上恭敬谦逊,做出一副为宋谨央着想的模样,实则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眼见太妃、众臣不断催促。
火候到了,她不再推诿。
当场从身边的荷包里取出一物,递到冯远手中。
“陛下,这是我的私章。养母说,这枚印章打小挂在我脖子上,晓得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