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不敢骗人。”李平安说道,“只是可惜,就连占城稻,小子想要大规模获取,都是难上加难,南越国对此一直有所防范,就是怕稻种流出。”
说着,看向寇相,“不知道寇相可否与朝廷沟通,派遣海船四处寻访?”
这也是李平安说出这些话的原因。
没办法,在皇权时代,即便是王超没落,他手中能动员的力量也不是李平安可以比拟的。
就连明末的崇祯来说,国家都懒成那个样子,崇祯照样可以折腾十七年。
“很难,”寇相无奈的摇摇头,“海上贸易为世家把持,咱们大康的市舶司都关了,就是因为有些人不想让朝廷沾染海上的利益。”
“而且海上风浪太大,开国时,太祖曾有意征伐扶桑国,结果遇到大风,船只几乎全都损毁了,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且一旦开发大海,便会有源源不断的海岛,影响沿海的安全。”
“所以才有了我大康片帆不得下海的规矩。”
李平安听完,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来找我干什么?
连去小鬼子那里,你们都能损兵折将,让船只被大风毁了。
你们是他娘的真的搞了么,莫不是搞了一笔天大的贪腐,然后借助海风平账吧?
李平安只能退而求其次,问道,“那寇相您这边儿有没有造船的人才吗?”
海上贸易李平安这边儿已经开始搞了,但是限于人才有限,船只都得靠买,魏尚对此也无可奈何,魏家不是专营此道的,肯定受制于人。
所以李平安想着,既然你们不靠谱,我们自己搞还不成吗?
“你小子还懂营造船只?”寇相诧异的问道。
“摸索过一段时间,若是条件允许,咱们大康的五牙大船我都能造出来,但是在海上漂流的船只,与内河有所不同,小子也不敢保证。”
李平安前世有一段创业经历,虽然失败了,但也比较奇幻,就是组建劳务团队,去帮着国家造船坞。
所以他对于船只上也有所了解,但是大康毕竟是封建社会,各种工业基础太落后了,他也不敢把牛吹得太大。
寇相尴尬的说道,“说起此事,比较丢人,咱们大康的工部尚书,前些年怕圣人提及开海之事,将咱们大康的海图和造船技术图册一把火全都给烧了。”
李平安的老爹,听完瞬间急了,“这么好的东西,他怎么舍得烧了呢?”
李平安淡淡的笑了笑,“爹,您别急,只是说是烧了而已,其实外面也没少跑大船,偷龙转凤,公器私用罢了。”
寇相点点头说道,“我回去就写信,找我那些门生给你办这件事情。”
“那就多谢寇爷爷了。”李平安对寇相拱手行礼。
李平安之前就觉得,寇相并非真的流放,是带着权利下放到剑南道攻略南诏的,那么就算是人不在京城,肯定也有不少人为他摇旗呐喊。
不然这么大的事情,仅靠一个年迈的老翁,根本就办不成。
他甚至觉得,这是寇相集团在面对大康朝堂动荡不堪的情况,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因为一旦开动有利于集团内部的战争,所有人都有利可图,便可以拧成一股绳。
而且圣人为了利益,也不得不保护寇相的门生故吏们。
现在看来,他的猜想没有多大问题。
“不必谢我,你也是为了大康的江山社稷,我老夫应该感谢你猜对。”寇相郑重的还礼道。
“那好,咱们就做两层准备,齐头并进。”李平安也是信心满满。
随后两个人又聊了些农业上的事情,等到天彻底黑了,众人准备吃饭,然后休息。
李平安和寇相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今日的交谈,会对华夏产生多大的影响。
甚至当独属于这个时空的李唐鼎盛至极,史学家还会将此事拿出来,亲切地称呼此事为盛唐的曙光。
寇相身边儿有尉迟常陪着,两个人闲不住,还要继续逛逛,李平安见吃饭还有一段时间,便带着在家周围闲逛,看着孩子们带着可爱的黄色帽冠,排着队唱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摇头晃脑地往家里走。
见到李平安,很多孩子,停下脚步,主动给李平安行礼,打招呼。
李平安总是和蔼地上前,将口袋里的小零食,递过去。
“尉迟常,这便是你最近给我说的,工人子弟学堂吗?”
尉迟点了点头。
寇相感慨地说道,“七里堡风气与外截然不同,女子也可以入学。而且看比例竟然挺高的,别的地方,女娃娃生下来,便有可能被溺死,这里看起来,跟世外桃源一般。”
“这是李平安的仁义啊,在七里堡溺死女娃是重罪。”尉迟常说道,“而且,女子到了适龄年纪,读书有补贴,因为七里堡有很多工作是需要有一定学问的女娃的。”
“哦?竟然有此事,女子读书,还有补贴?”寇相闻言,又是惊讶起来。
尉迟常呵呵笑道,“是啊,我也感觉震惊,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七里堡这边儿,生活逐渐富裕,不存在生了女娃溺死的事情,甚至每一次流民过境,都会主动收留一部分女娃,但是往往让他们在家里干农活,只肯让家里的男娃去学堂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