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用这个兜着,来回兜几圈就行了。”
“还是嫂子聪明。”
苏阳和六子一人薅住一边,沿着河沿儿往前兜着走。
有时候碰到鱼,那大尾巴“啪”的一声就打在脸上。
生疼。
“有鱼,抬起来。”
两个人兜起窗纱,就看到里面有好两条的厚唇子,还有几条黄泥鳅。
这是高山鳅,个头比较大,肉很嫩。
“嫂子接着点。”
苏阳一抖落渔网,鱼和泥鳅就弹到了岸上,娜扎嫂子拿了个竹筐,将鱼抓在筐里。
“这鱼还挺大的,多捞点泥鳅煎着吃。”娜扎嫂子指着河里的动静:“那里那里有一群。”
两个人来回兜了几个来回,竹筐里就满满当当了。
多了吃不完,这几条鱼够自己开个小灶了。
两个人从河里出来,娜扎嫂子拿着筐子去厨屋了,就是用塑料纸临时围起来的地方,支了一个土灶。
平时这里吃饭都在东边的那个大灶,这个小灶是他们两口子留着开小伙的。
泥鳅比较好弄,清水涮了两遍,直接放油就可以开炸了。
炸完泥鳅,六子跟苏阳喝着小酒,娜扎嫂子又开始炖起了厚唇子。
六子从村里买来的白酒,五十多度,喝到肚里火辣辣的。吃着油炸的泥鳅,坐在河边吹着风,别有一番滋味。
等吃完了饭,喝过了鱼汤,苏阳便在河边睡了一觉。
醒来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了。
六子已经去干活了,苏阳跟娜扎嫂子说了一声,便骑车去了墨钰县。
这会旺什村格外热闹,大家都聚集在村口的大喇叭旁,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二冬子拿着喇叭在附近不停的叫唤着。
“大家都排好队,不要急,每家登记的都有份”
苏阳来到村口,看着有一个蛤蟆车拉了满满一车的棉花种子。
棉种是散称的,用化肥袋子给装着,车上摞满了麻袋。
为了防止弄乱,林晓倩和王桂芹对照着本子上的登记亩数进行分发,叫到名字就到前面领取。
一亩地需要的也不多,三五公斤就足够了。
一般几十亩的地,百十公斤的棉种就够了。
所以分起来也比较快。
苏阳加入进去之后,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到了傍晚时分就已经发完了,车上还剩下一麻袋,差不多百十公斤。
苏阳干脆分给了大家伙,地里虽然够了,但是家里的院子都比较大,一般都占地一亩,留出一块地种上也不错。
“大家领到棉种的,要是不知道怎么种的,明天上午九点钟,咱们都到地里里,农业局的同志现场教大学种棉花。”
二冬子拿着喇叭冲大家喊了一嗓子。
大家陆续回家后,苏阳就叫来盛子,问问最近出货的情况。
“阳哥,咱们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收完了,还剩下最后两个村子,等明天二冬哥他们在去一趟,咱们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盛子高兴的说着,这几天他工作很认真,比在银行有干劲。
等收完料子,你就帮着大家一起把棉花种上,过几天我带你去工商局,咱们注册一个农业公司去,剩下的事就交给你晓倩姐他们,你多帮点忙。”
“没问题阳哥。”
到了晚上,把上次打的野猪,一锅全给炖了,其实剩下的也不多了。
就是昨天苏阳不在这里,他们把兔子跟田鼠都给吃了。
可惜没吃上。
大家在院子里端着碗,吃着肉,苏阳站在中间跟大家说了几句。
“大家这段时间都辛苦了,再过两天把棉花都分完,咱们就该回去了。等到这个月底,咱们村就要举办第二届的拍卖会了,到时候还得需要大家帮忙。”
说着,哈孜克拎着一个化肥袋子从屋里走出来。
沉甸甸的。
往井台上一放。
哈孜克敞开口给大家看了一眼。
顿时惊呆了。
这他妈全是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