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片稍大的烟灰落在了《老旧小区改造二期工程进度汇报》的图表上,恰好盖住了某个数据,仿佛预示着那些被隐藏的问题与挑战 。
聂涛清楚,身为新上任的区长,摆在眼前最为紧迫、最为关键的核心任务,可用两个字高度概括,那便是 “政绩、政绩、还特么的是政绩”。
这句话像重锤般敲击着他的神经,在脑海中不断回响。
这不仅是个人仕途发展的敲门砖,更是衡量主政一方是否称职的核心标尺,是悬在每个领导干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现行干部考核体系里,各项量化指标如同精密的筛网,筛选着每一位官员的工作成果。
招商引资数据、g,dp增长率、民生工程完成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这些数据被制成色彩斑斓的图表,出现在各类汇报材料中,就像一张张成绩单。
直接决定着干部在组织考察中的排名。
中组部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白纸黑字明确将 “工作实绩” 列为重要考核内容,地方政府更是将年度重点项目完成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
打开省内干部考核文件汇编,能看到详细的评分细则:招商引资每超额完成 1 亿元加 3 分,民生工程延期一个月扣 5 分。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激烈的政绩竞争。
前两年,邻市因干部考核中g,dp 增速连续三个季度垫底,在换,届调整时,包括市长在内的数位主政官员均未能获得进一步提拔,有的甚至被调离核心岗位。
这一案例在全省干部大会上被反复提及,在体制内引发广泛讨论,也让聂涛对政绩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
在体制内的晋升体系里,背后资源与背景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干部的发展提供助力,却绝非决定性因素。
打开纪检监察部门的通报文件,近年来,因 “政绩造假”“虚增数据” 被问责的干部不在少数。
某县为了提升 g,dp数据,虚构工业产值,将一些未实际投产的项目纳入统计,最终被审计部门查出,县委书记被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这些案例印证了,即使拥有深厚背景,若缺乏真实政绩支撑,依然无法通过组织审查。
真正能够在提拔任用的道路上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实打实拿得出手的政绩。
这是体制内晋升规则中白纸黑字、众人皆知的硬杠杠,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核心要素。
从乡镇干部到省部级领导,每个晋升台阶都需要用实实在在的政绩来铺垫。
若是缺失了政绩这一关键支撑,纵使个人身后的资源网络盘根错节,背景实力雄厚无比,在晋升的道路上也会举步维艰,难以向上更进一步。
因为在体制内的晋升流程里,每一步都需要经得起台面的检验,政绩就是摆在台面上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明。
从项目立项审批时发改部门的可行性论证,到建设过程中审计部门的全程监督,再到竣工验收时人大代表的现场质询,以及最后群众满意度测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政绩的严格考验。
没有亮眼的政绩,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有着深厚背景,也难以突破晋升的重重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