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长的两道诗赋题。
第一题,以清明为题。
元盛写道: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题,以渔舟夜景为题。
元盛写道: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最后两道诗赋题倒是简单,但越简单越难写出彩,好在元盛有千年诗库。
元盛答完之后,确认没有常识性错误,誊抄在试卷后,便开始继续在脑海中,细化大炮的细节。
制造大炮倒是好说,试验大炮的动静太大,倒是有些麻烦。
开个鞭炮作坊?
大炮制作起来比枪容易很多,但是大炮动静太大,青天白日的,不下雨不打雷,偶尔轰隆两声,村民们可能还不太好奇,如果经常轰隆,肯定会引人注意。
虽然研发枪支很难,但是开枪的声音就像放炮,为了谨慎起见,元盛还是决定先研发枪支。
元盛便在脑海中,仔细推演枪支的制造过程。
苏砚秋,崔时年,柳书行,谢文召,陆明岳等天之骄子,在休息时注意到元盛早已经停笔,这就已经完成试卷了?
而且三场考试,考官们频繁往元盛旁边跑,还不时点头,面带笑容,元盛竟真答得如此好?
苏砚秋虽然觉得可惜,但是心胸还算开阔,并未纠结,很快便专注于自己的试卷。
崔时年和谢文召心中已经很不爽了。
尤其是崔时年,元盛算什么东西,石鼓书院月考前十名而已,一个泥腿子暴发户出身,如果是范志远压他一头,他也就认了。
元盛?
哼!
说不定有猫腻!
三天转眼就到了,对于元盛等人来说,终于可以交卷了,回去好好洗个澡,吃顿饭。
对于准备没那么充分的学子来说,觉得时间还不够,恨不得能再多出一个时辰。
考生们将考卷和草稿纸交上去后,试卷糊名弥封。
所有考卷会有专人誊抄,防止批改的试卷的考官们认出考生字迹而作弊。
元盛交卷后,将自己的东西一一整理好,范志远和刘鸿飞已经将东西收拾好,在等元盛。
刘鸿飞夸张地说:“我现在能干掉五斤白条!走,咱们还去吃上次的羊肉!我饿死了,就想吃肉。”
元盛笑着说:“先别说吃了,咱们回去赶紧洗一洗吧,这大夏天的,连续九天不洗澡,身上都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