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此处,陈诚与霍连诚的呼吸陡然急促,胸膛起伏,心潮澎湃,难以自抑。
“仅凭我们使团,就算再加一点人马,想要掌控别失八里,左右东察合台汗国的整个局势,这未免过于异想天开了吧?”
陈诚皱眉,语气中透着浓浓的疑虑。
李伯约却是轻轻摇了摇头:“汉之班超的典故,两位大人想必都听说过。”
“当初班超仅率三十六骑,便纵横西域,震慑诸国,令无数城邦俯首称臣。”
“须知,当初班超手下的将士,握的不过是寻常刀剑而已,而如今大明的军队,装备的却是陛下改进了火枪神器。”
“火枪之威,远超刀剑百倍!”
“班超以区区三十六人尚能威服西域,两位大人率领人数更多的队伍,携如此神兵利器,又怎会无法掌控别失八里?”
这番宛如一记重锤,狠狠敲在陈诚与霍连诚的心头。
两人一时语塞,面面相觑,眼中既有震惊,又有一丝被点燃的野心。
他们原本的筹谋,不过是倚仗大明的赫赫兵威,逼迫东察合台汗国向朝廷称臣纳贡。
却从未设想过以使团自身的力量,直接掌控一个偌大帝国的命运。
这念头大胆得近乎狂妄,却又在李伯约的言语中,透出几分令人心动的可行性。
陈诚低头沉思,眉头紧锁。
霍连诚则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中多了几分热切,隐隐透着跃跃欲试的兴奋。
的确。
此次出使,是否能说服黑的儿火者归顺大明,尚是未知之数。
即便黑的儿火者点头应允,汗国内部的王公贵族与部落首领,会不会暗中反对,甚至为此事掀起政变、逼宫等乱局,也无人能够担保。
若使团能以自身之力掌控局势,而非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无疑是更为稳妥的上策。
半晌,陈诚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李伯:“既是如此,你有何具体筹划?不妨细说。”
李伯约神色一凛,直言不讳道:“首要之务,是筹措充足的银两。”
“越多越好,至少需六七十万两银子,甚至更多。”
“抵达别失八里后,我们可动用这些财帛,暗中笼络当地的王公贵族与部落首领,以重金贿赂他们,换取他们的支持。”
“只要争取到足够多的盟友,我们便能在汗国内部站稳脚跟,奠定掌控局势的基础。”
“其次,”李伯约的声音略微压低:“我们需向附近驻守的朝廷军队借调数百精锐士卒。”
“这些人需身手矫健、忠心耿耿,配备充足的火枪与弹药,乔装成使团随从,混杂于车队之中,以运送货物的名义掩人耳目,和使团一起进入别失八里。”
“万一若局势生变,我们手中便握有一支足以应对任何不测的力量!”
“关键时刻,或能一举扭转乾坤。”
李伯约的话音落下,房间内再度陷入一片沉寂。
片刻后,陈诚长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虽说我们自应天启程时,朝廷确也拨下了一笔钱财,但要凑齐如此庞大的数目,实在是力有未逮。”
“况且,携带巨额银两跋涉千里,路途遥远,风险重重,如何能确保安全无虞?”
“更别说我们根本筹措不到这么多的银子了。”
“至于向军方借兵,更是难上加难。”
“朝廷素来严守军政分治的铁律,我们虽奉旨出使,但手中并无陛下亲颁的圣旨。”
“无凭无据,军方将领凭什么轻易拨兵相助?”
霍连诚却是将目光却转向李伯:“李县令,你既提出如此大胆之策,想必已有应对之法?不妨直言。”
李伯约嘴角勾起一抹胸有成竹的笑意:“此事成败,关键在于两位大人是否敢于放手一搏。”
“若有破釜沉舟之决心,银钱与兵马,皆非不可解之难题。”
霍连诚身子前倾,语气急促:“愿闻其详!”
李伯约笑道:“关于银钱,解决办法其实颇为简便。”
“如今大明银行发行的宝钞,已在草原广为流通,即便远在别失八里,亦是通行无阻的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