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营帐中寂静无声,只有偶尔的风声吹过,带来阵阵寒意。
朱祁镇站在营帐中,心绪难平。
他看向窗外,看到瓦剌的骑兵仍旧在远方徘徊,未曾彻底撤离。
他心中暗自思量:如果再等下去,瓦剌会将明军逼得越来越紧,而自己是否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突围,逃回京城,依然是个未知数。
“只要能坚持下去,支援就会赶到。”
朱祁镇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道。
他知道,自己只能依靠这一点微弱的希望,等待着改变局势的时刻。
但在这漫长的夜晚,瓦剌的威胁,始终如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朱勇突然想起,有一次与武国公徐华闲聊京师附近的地形,徐华特意提醒过他土木堡,并告诉他这个地方为何会被废弃。
徐华当时就提到,土木堡并不是一个适合长期驻扎的地方,尽管地势较高,但缺乏水源。
而在行军过程中,水源的缺乏几乎是致命的。
“陛下,臣建议趁天色还早,不如往东移至怀来城,距离此地不过二十余里。”
朱勇望着逐渐变暗的天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振眉头微皱,显然对朱勇的提议并不十分赞同:“这就是你说的时间还早?马上就要天黑了,而且今天我也只敢走了二十多里地的路,接下来再走二十多里,你打算怎么办?而且土木堡如何不能坚守?”
朱勇深吸一口气,终于忍不住说道:“土木堡并没有水源。”
“越王殿下曾在一次闲谈中提到过土木堡,武国公还专门去考察过,确定这里只能作为临时停留点,根本不适合长期驻扎。”
“军队不仅要烧水做饭,照料伤员,还要喂养大批拉车的牲口,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水源。”
朱勇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
王振却不以为然,挥了挥手:“就只是当成今天的驻扎地罢了,大家坚持一天有什么问题?事已至此,我们大家共克时艰,难道还要拖延吗?”
王振的话虽看似合理,却忽略了战斗的实际需求和长远的考虑。
于是,军中的其他将领们显得异常沉默。
尽管大家明白王振在朝堂上权力滔天,但此时在战场上,他的决策却显得有些轻率和不切实际。
沉默了一会儿,一路上随驾打酱油的内阁次辅曹鼐终于开口:“陛下,成国公乃军中宿将,我觉得还是听他的话比较好。”
曹鼐的话虽简短,却犹如一把利剑,直接切中要害。
此时的情况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关系到大军的存亡。
身为文官,次辅大人可不想被瓦剌人俘虏,名留千古。
他早就看出王振不靠谱了,打仗这种事,还得靠武将才行。
曹鼐的发言,也给了朱勇一点希望。
朱祁镇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紧张,虽然心中有些犹豫,但最终决定给朱勇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