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和太子渠,就在刘庙村的西边不远处。”
李振明继续给陈兴祖等一众进士们说着宁阳县城外各社的情况。
“刘庙往西是孙村集,再往西是西河。”
“刘庙往南是沙窝,往北是大伯集,孙村集南边是耿庄,往北是张陈。”
“张陈往北是王卞和鹤山,西河再往西北是岗上。”
“这些村子跟刘庙差不多,随便挑一个出来,村子里可能就出过进士,东宫亲卫是肯定有的,书吏和佐贰官根本就数不清楚。”
“……”
陈兴祖等一众进士们已经被震惊得有些怀疑人生。
一些出身江南,尤其是出身建阳、吉安、余姚等地的进士们,心里更是被震惊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说白了,像建阳、吉安、余姚,这三个地方虽然也出过很多进士,但是这三个地方的进士,大部分都是家学深厚,自幼寒窗苦读而来,普通百姓家又怎么可能出现大量的进士?
更关键的是,这三个地方虽然出的进士多,出的官吏、佐贰官之类的数量也多不胜数,可东宫亲卫呢?
谁都知道东宫亲卫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可是除了宁阳县,其余地方竟然一点儿关于征募东宫亲卫的消息都没有。
这其中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想到这儿,陈兴祖等人的心里又有点儿难受。
原以为考中了进士,就足以称得上光耀门楣。
可是来到宁阳县之后才发现,进士算个锤子啊,人家一个县里不说遍地进士,起码随便一个村子里都能捞出来几个。
这他娘的是捅了进士窝么!
李振明没有去管陈兴祖等人在想什么,而是自顾自的往下介绍:“按照大老爷说的,耿庄再往南一点儿的地方会划分成一个东疏镇,往西会划分成一个西疏镇。”
“等到最后全都划分完成,整个宁阳县会形成一乡十镇的格局。”
“在这十个镇里,大部分都会以矿山开采和工坊生产为主。”
“……”
将宁阳县的规划说了一遍后,李振明又笑着说道:“据小弟推测,等诸位兄台去过工坊以后,差不多就该被大老爷派到各个乡镇去做书吏,一直到太子殿下将我等调回京城为止。”
陈兴祖等人已经懒得再去思考。
被派去做书吏就做书吏吧。
反正自己这些人都是有官身的,哪怕做书吏也照样拿官的俸禄。
好像做书吏还能轻松一些。
陈兴祖心里胡乱琢磨着,手却指向脚下的道路,问道:“李兄,从兖州府通往宁阳县的那条路怕不是得有两三丈宽?咱们脚下这条路也足有两三丈,可是路上并没有多少车马,这路?”
听到陈兴祖的问题,李振明的心里顿时高兴起来。
瞧瞧,瞧瞧,牛马们自己就上套了。
嗨呀,大老爷这回总不能再说人手不够了吧?
李振明笑了笑,说道:“大老爷说,车马的数量总会多起来,先把路修出来,以后就不会耽误百姓出行。”
略微顿了顿,李振明却又笑着问道:“不知陈兄有没有注意,从兖州府到宁阳县的那条路的两边都是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