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为何大明王朝到了晚明时代之后,前前后后出现了那么名臣武将,以及民族英雄。】
【但是,为何不管大明王朝,在晚明时代拥有再多的能臣忠将,都无法拯救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
【有人说,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大明王朝已经到了不得不亡国的程度。】
【因为,此时的大明王朝上上下下,早已是千疮百孔,财政崩溃,党争内耗不断。】
【又在小冰河期的天灾加重的情况下,整个大明王朝的社会,都已经是积重难返的情况中。】
【当然,以后世人的角度来看,想要拯救大明王朝,其实也很简单。】
【那便是大换血,将大明王朝的毒瘤全都换掉,先把张居正的改革的‘考成法’重新换上,并且坚持的推行下去。】
【直到,张居正的改革的基础上,出现新的腐败时,那么大明王朝或许,还能持续几十年,撑过小冰河期的天灾时期。】
【或许,到了那时,大明王朝就有可能看到新的曙光了。】
【到那时,大明王朝或许等到真正的中兴之主出现,也不一定。】
【但是,这些也只是后人,对大明王朝提出的拯救幻想而已,想拯救这样的一个大明王朝,谈何容易】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诧异:“难道在后世的时代,在推行了张居正的改革之后,仍然会有腐败吗?”
一旁的孝慈皇后马秀英言道:“这多新鲜,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目听起来,的确是不错的改革政令。”
“但是在天道历史进程中,估计到了后世,还有比‘考成法’更好的法案与政策。”
“但是,不管是什么政策与法案,拟定的再好,再完美,执行起来的,终究是人。”
“只要是人在执行的,在执行的人,都是就会有人性的。”
“而贪婪也是人性的一种。”
“所以腐败不腐败,糜烂不磨烂,主要看的,不是法案与政策,而是人。”
“当然,法案与政策的好坏与否,也是很重要的”
大明神宗界(1608)。
前往辽东的路上:
马车上,熊廷弼的随从,看是一是很明白的向熊廷弼问道:“大人,这段天道盘点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天道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救援大明吗?”
辽东巡按熊廷弼言道:“或许吧。”
“但天道给出的建议,在这一世里,真的能实现吗?”
“在这大明之中,还有人敢像张居正那样,得罪所有人吗?”
【在大明晚明时代时,大明的官僚体系的腐败与党争,已如毒瘤般深入大明的根基与骨髓之中。】
【大明的官员们为了私利,在朝堂上争权夺利,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相互攻讦,相互的结党营私,倾轧不断,阴谋重重的情况下。】
【即便有熊廷弼,孙承宗等能臣的出现,并提出精妙的战略规划,也会因党争而被束之高阁,甚至遭到恶意诋毁,根本无法施展拳脚。】
【导致,战事战略一错再错,最终出现无法挽救的局面,也使努尔哈赤,在大明王朝自身溃烂中,一步步的走向了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