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纳音金命起的由头
翌日,宫中设晚宴,为李长安等一众将士凯旋归来庆功封赏。
宴席还未开始,晌午西宫太后先派了人来请姜绾过去叙话,说是要顺便见见明乐郡主。
老太监给姜绾领路,她牵着清韫慢慢走着,有一搭没一搭地接着老太监的话。
“听闻王妃的妹妹也来了宫中,怎不一同带去给老太后瞧瞧,老太后最是喜欢孩子们,爱宫里热闹。日日都催着陛下开枝散叶呢。”
“小玥顽皮坐不住,出宫寻她哥哥去了。”
“王妃来涼京有些日子了,宫中可住得习惯?太后啊,最是喜欢热闹,这宫里就是冷清了些,晚些见着明乐郡主,太后定是欢喜的。”
老太监说了许多,姜绾只挑一两句回答,听着老太监十句话八句不离清韫,姜绾不由得心生警惕,这老太后莫不是还没歇了要走清韫留在宫里抚养的心思吧。
她打起十二分精神,等着到了老太后面前应对,要留下清韫绝无可能。
到了西宫太后宫里,昭嫔竟然也在,她一身素色衣裳只挽了根素银簪子,正陪着老太后点香篆。
听到太监通报,昭嫔放下手中香铲,朝姜绾看过来,老太后正取篆点香,全神贯注的头也没抬,更没有让人看做座。
“昭嫔,你这孩子今日又穿这般素净,莫听外头胡言说皇帝不爱艳色,哪个男子不爱俏的?你这也着实太素了些,比哀家这个老婆子还要素了,该好好打扮打扮,早些为皇帝开枝散叶也不枉皇帝这般喜爱于你……”“于贵妃和你,你们二人见皇帝的面最多,何时才给哀家生个小皇孙出来……”
姜绾牵着清韫站了一会儿,确定这老太后是有意不理晾着人,把她叫来又只和昭嫔说生孩子的事,心头正不爽着,外头太监高声通报皇上来了。
昭嫔立即起身去迎,西宫太后这才让人给姜绾拿来凳子,又对皇帝道:“皇帝今日怎有空来?”
“哀家招了王妃来,正想看看明乐郡主呢,晚些带她们一同去宴席上也免得人再去请了。”
“皇帝今日看看昭嫔,方才哀家还说她这么打扮太素了,皇帝说是不是?”
长庆帝回了两句太后的话,朝姜绾看过来,太后立马道:“皇帝不会以为哀家要拘着她们母女吧。”
长庆帝便只说忙完了听说昭嫔在这儿过来看看,没想到姜绾和明乐郡主也在,昭嫔脸颊染上绯色,太后目光才又从姜绾身上离开,借机又说到子嗣和立后开枝散叶上。
长庆帝便借口和太后母子间还有话说,让姜绾带着明乐郡主先行回去,待晚间宴席开了再让人去请。
姜绾牵着清韫出来,揉了揉肩膀,在屋里看这对母子装模作样也挺累。
她走出太后宫殿,却没想到着见到了陈邵君。
许久不见,他瘦了不少。
清韫头一次见陈邵君,歪着头看他了好几眼,问姜绾,“娘亲,他是谁呀?”
“娘亲和爹爹的朋友,清韫在邵州住过的工坊,就是这位伯伯和娘亲一块儿做的买卖。”
“哦,清韫知道了,是陈伯伯。”
清韫在王夫人那里听了许多回这个名字,知道自己花的银子有好大一部分都是娘亲和这个陈伯伯挣来的,朝他伸出小手。
陈邵君目光一直落在姜绾身上,听见清韫唤他才回过神,看向伸到面前来的小手,他伸出手,清韫的小手握住他一根手指,竟是没有认生,甜甜地喊了一声,“陈伯伯。”
陈邵君微微朝小孩儿笑笑,给姜绾打了个招呼,“她长得很像你。”
姜绾不惯寒暄,只道:“边走边说。”
离了太后宫远些,她才问他,“你怎么来了?”
想着许久没见,他又瘦了许多,才多补了一句,“近来可是很忙?也要顾惜身体。”
陈邵君替姜绾抱着小清韫,缓缓走在她身侧,她的确许久不曾见过他,但他每月都会有工坊和商行的来信,有时会附有她的画像,在工坊忙碌或是抱着这个小女孩儿在院子里看书识字,他对她这些年的生活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再去打扰。
“嗯,我省得。今日孟迟替陛下出宫办趟差事,让陛下在宫中多照应你和明乐郡主,听闻太后将你们召了去,这才过来看看。”
姜绾明白过来,难怪她来没多久皇帝就来了,她问起昭嫔,陈邵君只道:“她对陛下还有用,离她远些就是。”
言下之意就是只要不太过分,长庆帝如今不会怎么罚昭嫔?
姜绾了然,听见陈邵君又道:“上次她去你住处的事,陛下知道的,也直到那些东西在你这里不够看,所以没……”
这边话还没说完,太后宫里的老太监远远追了出来,“太医……宣太医……”
“王妃?王妃您没有走远真是太好了,快随老奴回去看看太后吧,太后她老人家突然晕过去了!”
姜绾看向陈邵君,他也皱着眉头不知发生了何事,她拉住他道:“我去看看,你帮我找一找孟迟,有劳了。”
陈邵君本已经跟着走了,听到这话微微一怔,姜绾已经把清韫也塞了过来,“带她一起去,让孟迟看好他闺女。”
“娘亲——”
清韫朝姜绾伸手,姜绾摸摸她的脸,嘱咐道:“清韫乖,听陈伯伯的话,去找爹爹。”
正说着,老太监突然道:“王妃,明乐郡主也一道去吧,说不定太后她老人家醒来见着郡主,心头高兴就好了大半呢?”
姜绾心一沉,果然,在这儿等着她呢。
她推了推陈邵君,示意他先走,“明乐淘气,养身最忌吵闹,公公慎言。”
陈邵君抱着姜绾的女儿,一瞬间也明白过来她是何意,不等老太监再说话,转身借着去给太后请太医疾速往外走。
“哎——陈、陈大人……”
姜绾站在老太监面前,挡住他的目光,把他伸出的手往太后寝宫方向挪,“公公带路吧,先去看看太后。”
“唉?唉,好,正是正是,先去看太后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