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这样的顶级兵王,更是要花几百万,都不一定能够培养出来一个。
好在古代情况不同,哪怕是夜不收这样的精锐部队,也只是相对精锐而已。
按常理来说,花费不至于像后世那样培养专业兵种、特种兵那么高。
但即便如此,重建夜不收,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在支持边军方面,朱钰从来都不吝啬,刚刚敲定的、价值千万两白银的物资支援,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皇帝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国库里的每一两银子,都是百姓的血汗钱啊。
像这种大宗开支,朱钰必须反复考虑,确定确实值得,才会拨款。
而夜不收,值得这个价钱吗?
夜不收,是否真的必须重建?
朱钰沉思许久,想起自己制定的大计划,终于有了答案。
“如果只是想守成,夜不收自然就成了摆设,毫无用处。”
“但对朕来说,夜不收必须重建。”
正如杨洪所说的一样。
夜不收这支特殊的部队,是皇帝大战略、大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没有夜不收,很多事情都无法展开。
所谓的“大战略”、“大计划”,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看着好看,实际不过是一场泡影,毫无意义的海市蜃楼。
朱钰拿起大宝印章,在奏疏上用力一盖,留下鲜红的印记。
接着拿起毛笔,一笔一画,在奏疏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复。
皇帝的态度极为明确:“你要的钱,朕给你;你要的资源,朕也给你!”
“朕要的效果,你必须尽快拿出来!”
“这些钱到底用在了哪里,需要一本清清楚楚的账本。朕可能三年都不查,也可能三天就查一次。”
朱钰相信杨洪,不会辜负自己的信任。
他一定会把这笔钱都花在刀刃上。
写完这些,朱钰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脑海中又浮现出关于海禁的事情。
“只出不进,不是个办法啊。”
“再这样下去,就算皇室库里有百座金山银山,也迟早会花光。”
“赚钱,赚大钱,必须尽快赚大钱。”
“再不赶紧赚钱,就来不及了。”
成敬轻轻吹气,将墨迹吹干,这才小心翼翼地将奏疏收进袖袍里。
天色还早,今天还很长。
皇帝要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
而与此同时,另一边。
文武大臣们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金濂放下手中的茶杯,叹了口气,眉头紧锁。
“陛下要给宣府运粮,我们需解决的问题无非三个方面:一是人力,二是物力,三是道路!”
“物力这方面,不用担心。祖宗当年北伐时造了百万楯车,如今大多已坏,剩下的修一修,还能凑出几十万来。”
“用来运输粮食,肯定是够用的,大炮、炮弹、刀枪棍棒、弓箭、盔甲,统统算上,也都足够。”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人力和道路问题。”
“我大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过如此大规模的运输了,道路日渐荒废,瓦剌大举南下时,更是有意无意地毁坏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