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42亿英镑的价格收购曼联,相当于742亿美元,即便是对于明报企业这家已经上市多年的传媒巨头而言,也是个沉重的压力。
要不是明报企业有星空卫视这个现金奶牛,真就撑不起这场耗资数亿美元的收购案。
明报企业收购曼联俱乐部的消息传出后,外界也不太看好陶玉书的操作。
为了一家足球俱乐部耗资数亿美元,怎么看都太败家了,不过这只是香江股市和商界的视角。
先是收购《标准晚报》,后又收购曼联俱乐部,明报企业英国大动作频频,一下子就在英国国内打开了名气,同时也在国际上大大的扬了一次名。
一周时间里,多次登上各国重要的经济、体育刊物的头条,吸引了无数目光。
而这样的效果,正是陶玉书所追求的。
这当然不是好大喜功,而是为明报企业塑造国际知名度,这也是明报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截止3月中旬,改版1个半月的《伦敦标准晚报》已经逐渐成为伦敦工薪阶层每天下班后不可缺少的读物。
因为地铁空间拥挤,《伦敦标准晚报》特地缩小了尺寸。每天傍晚的伦敦地铁上,随处可见腋窝下夹着《伦敦标准晚报》的打工人。
在明报企业收购曼联俱乐部的消息在英国国内广泛传播时,《伦敦标准晚报》的每期销量也悄然突破了70万份,成为英国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晚报。
一个月时间,从原本的6万份销量到70万份销量,这就是免费的魅力。
从《天天日报》到《伦敦标准晚报》,明报企业的免费路线获得了成功,但目前还不能松懈,毕竟免费路线是先烧钱,后见效益,一切还得等个半年才能见到真正的效果。
数日后,林朝阳往陶希文在燕大的工作室去了一趟。
他的qq上线一年多时间了,迭代了多个版本,也积累了近80万名用户。
“这是小光。”
“这是夜猫。”
陶希文把手下仅有的两个技术人员介绍给林朝阳,他前几年刚回国时总爱窝在工作室里鼓捣自己的东西,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当“站长”。
惠多网诞生于美国,是一种bbs建站程序,通过电话线连接,以点对点的方式转发信件,是技术爱好者自行搭建的一个替代性的通信网络。
与后来的互联网不同,惠多网不支持在线交流,而且一根电话线只能一个人用,用户把内容传上去后要赶快下来,否则别人就上不去了。
1991年,在燕京定居的湾岛人罗依开通了惠多网在中国的第一个站点——“长城”站,在中国的fido站群便被叫作cfido。
一开始,上惠多网的几乎都是从海外拨长途回国的中国留学生,这其中就包括了陶希文。
渐渐的,国内的技术爱好者也找到了这里,他们中的一些超级发烧友分别在各个城市开设了自己的站点,这些站点连成一张网,成为中国第一代网民的摇篮。
陶希文成为惠多网燕京站站长时,全国的惠多网站点只有4个,都分布在沪上、广州、南京这些大城市,活跃用户总计不到100人。
他的“陶站”是国内最豪华的站点,拉了6条电话线,配备了8台电脑,可以同时接受6位用户的传送申请。
几年前燕京的电话初装费高得离谱,要8000元一架。
陶希文回国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积蓄都花在了这方面。
小光和夜猫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的,这名字当然是两人的互联网花名,小光叫吴宵光,夜猫叫封林毅。
吴宵光是南京大学天文动力专业的学生,大学时沉迷计算机编程,擅长编写c语言,毕业后被分配到气象局工作。
封林毅则是惠多网另一个站点的“夜猫客栈”的站长。
两人跟陶希文在网上相识,敬佩于他出众的技术能力和理论知识,去年qq发布后,用户逐渐增多。
陶希文有些忙不过来,便将两人吸收进了这个项目。
“你们两个胆子够大的,那么好的工作说不要就不要了,跑过来搞这个前途未卜的qq?”
听陶希文说完两人的情况,林朝阳笑着问。
吴宵光说:“文哥是天才,我们一起搞qq可比上班有意思多了。跟着他,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吴宵光其实跟陶希文同岁,叫“文哥”完全是因为佩服陶希文的学识和技术。
见陶希文把队伍带的这么有干劲,林朝阳夸奖了他两句。
接着陶希文给林朝阳介绍了一番qq目前的发展状况,其中重点讲到了竞争对手的情况。
即时通讯软件的先驱者是以色列的icq,去年6月icq被美国在线以28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根据陶希文跟在美国的同学沟通,美国在线收购了网景,正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跟微软死磕浏览器市场上,对icq几乎是放任自流。
而icq在被收购后,三位创始人并没有加入美国在线,内外因素的叠加也就导致了icq目前的发展完全是散养状态。
介绍完了国外的竞争对手,陶希文又介绍到了国内的几个对手。
“湾岛的资讯人、网络精灵和飞华几乎都是像素级拷贝icq,没有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不看好他们。
倒是几个月前深圳出现了一家oicq,他们没有学icq,反倒是抄了不少我们的东西。
带头的我还认识,也是我们惠多网的一个站长。”
说到这里,陶希文有些哭笑不得。
林朝阳问:“那个站长不会是ponyma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