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讲结束后,沈憬起身前往后寺。
相比前面的喧嚣热闹,后寺便显得格外幽静。经过一处池塘附近的假山时,沈憬隐约听见两个妇人的交谈声。
她鬼使神差地在假山后驻足,右耳靠在假山壁上。
“劳烦姐姐了。替我谢谢夫人。”妇人语气中透着一丝卑微和讨好。
另一妇人语气冷淡,带着些许威压,“只要你们好好为夫人办事,你的药费和你儿子欠的赌债,夫人自会解决。”
“您放心,我们一家任凭夫人差遣。”
“行了,赶紧回去吧,不然一会儿你家夫人该发现你不见了。”
沈憬心中了然,看来这是瞒着主家与外人勾结了,也不知是哪家的刁奴胆大包天。
待二人走远,她直起身继续往后寺去。
片刻后,行至后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院,四面古老石墙围住一间草堂,墙上爬满了青苔,院门微微敞开,透过门缝可见院中央放着一口大水缸,水缸里盛开着几朵小巧可爱的荷花,颇有几分独到的意趣。这便是福慧和尚住的地方。
沈憬一看到这处小院,便知道自己找对了人 。
福慧和尚看上去不过弱冠之龄。他面容俊秀,眉眼间隐隐透出悲天悯人的神色,非常客气地接待了沈憬。
沈憬双手递上草图,虚心求教,“小女只是粗略画了画庄子构造,让大师见笑了。”
福慧和尚笑着接过,沈憬顺势一面指给他看,一面解说上面内容。
福慧和尚又问了几个问题,了解沈憬的想法和目的,答复道:“贫僧要亲自去原地看过以后才知道该怎么做。”
见他答应得如此爽快,沈憬心中一喜,赶紧起身道谢,约定第二日派车来接他去洛河庄。
佛门重地,女客不便久留。事情办完,沈憬便匆匆告辞。
经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梧桐林时,一阵嘈杂声吸引了她的注意。
“呦,这不是大伯家的大姐姐吗?”语气不善的是沈影。自打林姨娘去了庄子,她现在看宣平侯的人左右都不顺眼。
上赶着补了一刀的是沈怡。“大姐姐,你夫家不是在雒阳吗?这不年不节的,怎么一个人回上京了?”
她们口中的大姐姐便是沈憬的大堂姐,宣平侯嫡女沈婵。她此刻眉心拧成一团,脸上明显写着尴尬与不耐烦。
她今年十八岁,三年前出嫁。面对两个未及笄的黄毛丫头,懒得与她们较真。“我还有事有办,改日再与两位妹妹叙旧。”
说罢,她抬脚欲走。
奈何两个小丫头今日出奇团结,齐齐挡在她身前,明显不愿轻易放她过去。
沈憬微微皱眉,大堂姐为人温柔端庄,并无对不起她二人之处。再者祖母与大伯母不和,对大堂姐也没什么好脸色。这般因祖母之故,被人迁怒,属实有些无辜。
想到这,她不疾不徐走过去,笑盈盈道:“大姐姐,好久不见。”
沈婵眼中有一瞬的怔忡,几年不见,她竟出落得更加标致了。心中五味杂陈。
事实上这一切并不是堂妹的错,但她也无法做到心无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