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自述其诗由于军戎生活的豪放跌宕,自言有独到处(散绝堪惜)。
放翁诗在宋诗中,除苏、黄之外,最近杜甫。由于时代背景及在蜀中八九年之生活,其遇王炎、范成大颇似杜甫之遇严武。所不同者,杜甫有出入贼中一段生活,亲身经历战争,并且看到唐室恢复。陆游处于敌我对峙之环境中,一直在鼓吹反攻,抱着杀敌、恢复统一和平的愿望而达不到,常致悲愤与慨叹。
陆游诗中一直贯穿着爱国主义思想。陆游为南宋代表诗人,主要是能反映南宋时代的社会现实,在诗歌中抒发爱国家、爱人民的感情。他是自始至终念念不忘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的歌唱者。他有这种精神,是由于他一生下来就遭逢战乱。他虽然籍贯在山阴,可是祖父、父亲都生活在中州,而是在战乱时被迫迁到南方的。他在《三山杜门作歌》(之一)诗中写道:
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呜呼,乱定百口俱得全,孰为此者宁非天?
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爱国主义思想日益深厚。他的强烈的爱国思想最充分地表现在他的诗中。
陆游念念不忘中原的人民,他觉得中国应该是统一的:
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
————《感愤》
每当冬尽春来的时候,他就遥望着北方辽阔的原野:
京洛雪消春又动,永昌陵上草芊芊。
————《感愤》
他常常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击败金人,恢复中原的疆土: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群阴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
————《胡无人》
他在战乱连年的时候看到小孩子学写字读书,儿女骨肉之情使他想到中国统一后的和平生活:
从今父子见太平,花间饮水勿饮酒。
————《喜小儿辈到行在》
诗人陆游怀抱着国家统一的希望,且强烈地表达了以身许国、建立功勋的愿望:“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感激豪宕,具有胜利的信心,非常乐观。
但是,南宋统治者只苟安于小朝廷的享乐,根本没有想到要收复失地,陆游沉痛地说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尤其是中晚年的时候,看的事情多了,更引起他的悲愤:
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
————《塔子矾》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金错刀行》
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夜归偶怀故人独孤景略》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
这些诗句充分表明了一个爱国志士抑郁悲愤的心情。同时,陆游更是有战斗性的,他写了很多讽刺诗,对苟安现状、不思进取的上层人士极为愤慨,《前有樽酒行》中云:
绿酒盎盎盈芳樽,清歌袅袅留行云。
美人千金织宝裙,水沉龙脑作燎焚。
……
诸人但欲口击贼,茫茫九原谁可作!
鞭挞了苟安享乐的士大夫,诗人接着写道:
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笫。
华堂乐饮自有时,少待擒胡献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