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贺新郎》
辛茂嘉是弃疾族弟,因事贬官桂林,辛弃疾写了这首在辛词中很著名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他把兄弟别情放在家国兴亡的大背景下来写,借历代英雄美女去国辞乡的恨事,来抒发山河破碎、同胞生离死别的悲情。梁启超指出:“算未抵人间离别”句“为全首筋节”。(《艺蘅馆词选》)这是切中肯綮的评论。陈廷焯评曰:“稼轩词自以《贺新郎》一篇为冠。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白雨斋词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稼轩《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一派。不过苏轼的豪放,在思想上是超旷的,类似陶渊明、李白;而辛弃疾的豪放,风格上是雄浑而壮伟,同时沉郁而悲愤。这是辛弃疾所处的时代和他的遭遇所决定的。他有些像词中的杜甫。
当然,稼轩词也有清新的一面。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不但善于写回肠荡气、慷慨激昂的壮词,还能写情致缠绵、浓丽绵密的婉词。著名的《祝英台近》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深闺女子的相思之情写得细腻传神,温婉清丽,与稼轩大部分词词风迥异。沈谦在他的《填词杂说》里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词人伎俩,真不可测。”这其实正说明辛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更可喜的是,在十年退隐的日子里,辛弃疾和农民有了亲密的交往,了解了农民朴素的生活,情感和农民接近了,写了不少清新自然、富有情致的农家生活的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一幅农家生活画图。此外,像“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鹊桥仙》);“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浣溪沙》)反映了农村温厚的风俗,也分担了农民的欢愁。
辛弃疾善于从前人典籍中学习语言,融入自己词中。如《踏莎行》的: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是《诗经》的句子:“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括”。又如《水调歌头》: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可餐英。是《离骚》的句子。《水龙吟》: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是《论语》的句子。《哨遍·秋水观》全是《庄子》的话句。
苏东坡用诗的笔调来写抒情的词,辛弃疾则用的是散文笔调,加入说理部分,更把词扩大了。词就代表辛弃疾的谈吐。
辛词爱用典故,这是前人所极少的,所以有“掉书袋”之讥。用典故自然在旁人理解上增加一些困难,但它可以增加词的表现力。
对辛词的评价,从前不算高,苏辛词是被看作别派的,这是由于囿于词以婉约为宗的说法。其实辛弃疾的成就是很大的,他集词之大成,把词发展到最高峰。他的词是爱国主义的。
辛弃疾的遭遇局限了他,他的词对于生活的反映,不能写得更直接、更明显、更广泛、更丰富,而且用文言、用典故,不能很好结合口语,不能歌唱。
辛弃疾的朋友陈亮和刘过的词,风格上都和他相近。陈亮主要是哲学家和政论家,刘过有《龙洲词》,才气不及辛弃疾。
节选自浦江清《中国文学史稿·宋元卷》:“第六章 辛弃疾”
陆游
浦江清
陆游的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祖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南宋代表性诗人,也是我国第十二世纪之代表诗人(十一世纪以苏轼为代表)。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他二三岁时,即遭遇靖康之变,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终身不忘恢复中原,为爱国诗人的代表。著有《剑南诗稿》(诗九千余首)、《放翁词》(均收入《四部备要》)及《渭南文集》(收入《四部丛刊》)。
陆游生平,分四个阶段叙述。
1125——1157年:青年时期。
祖父陆佃,有名的语言文字学家;父陆宰,也是一位文人,以直秘阁的职衔,做着权发遣淮南计度转运副使公事。其家居河南荥阳。陆游生于淮上,未满三岁,东京沦陷。其家人避难南下,先至寿春,后回山阴,又迁东阳居三年,最后定居山阴。陆游幼年,在东阳及山阴度过。生长于文学家庭,又接触其父执辈谈中原乱离,濡染爱国思想,十二岁即能诗文。十三岁,喜读陶渊明诗。十六岁,至临安。十七八岁,始学作诗,读王维诗最熟。十九岁,又至临安,试南省。
十八九岁,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甚笃。而唐氏不得于其母,唐氏出而另居,陆游时往,终于为其母所恶,离异。唐氏改嫁宗室赵士程(同郡人)。游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游为赋《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是年为1155年,陆游年三十一岁,时已续娶王氏。
游以荫补登仕郎,二十九岁赴锁厅试,陈阜卿为考试官,得具卷,大异之,擢置第一。时秦桧孙埙以右文殿修撰来就试,欲列首荐不得,桧深衔之。三十岁(1154年)试礼部,主者复置游于前列,为秦桧所黜(先荐送第一,秦桧孙埙居次,遂为桧所抑。又说陆游论中主恢复,故为桧所忌)。未中进士,下第还乡。
1155年11月,作为江西派诗人之一的曾几做提点浙东刑狱,陆游从他游。1156年曾几改知台州,遂别。此两年陆游作诗必受曾几影响。后人谓陆游诗出江西诗派者以此。
1158——1169年:出仕时期。
秦桧已死。陆游除右迪功郎、福州宁德县主簿。后至临安,除敕令所删定官。1162年,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以史浩、黄祖舜荐孝宗召见,赐进士出身。翌年,为镇江府通判。1163——1165年,张浚督师图恢复,陆游支持张浚之北伐计划,并与其子张栻(敬夫)友善。张浚北伐军初节节胜利,李显忠屡败金人。其后,诸将不和,李显忠被迫退军,致有符离之败。于是和议派又抬头,孝宗气馁,订了屈辱的隆兴和议。
陆游离镇江任改任隆兴(今南昌县)军府通判。言者劾公“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官。归山阴,卜居镜湖。“忆自南昌返故乡,移家来就镜湖凉。”“曩得京口俸,始卜湖边居。屋财十余间,岁久亦倍初。”这些诗句是此时生活的写照。
1169年,陆游以左奉仪郎通判夔州军州事,以病未行,明年遂起程西行。
1170——1178年:此八九年在蜀中。
1170年夏,由山阴出发,由长江入蜀,冬天到了夔州。旅途见闻,作《入蜀记》。1172年,枢密使王炎宣抚四川,驻汉中,辟陆游入幕府,为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汉中,今陕西南郑县,近大散关,亦近宋金边界交界处。“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此处逼近敌人,时有立功的愿望,过着豪迈的生活,曾猎虎。
留王炎幕时间不长(三月至十一月),改除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从汉中入成都,有“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之句。此后,通判蜀州,摄嘉州,往来蜀州、嘉州间。1175年6月,范成大为四川制置使,帅蜀中,与陆游为文字交,不以幕僚待之。1176年,以所谓“燕饮颓放”去官。自此,陆游自号放翁,仍居成都。1177年,范成大离蜀还朝,而陆游仍留成都。1178年被召东归,秋到临安,除福建常平茶盐事,暂归山阴故居。是年,范成大参知政事。
1179——1210年:三十年,五十余至八十余岁。
陆游自蜀还乡。1179年,五十五岁,在建安,游武夷山。秋冬间改除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江西,治抚州。1180年在抚州,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随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诗有“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等句。冬,召赴行在。1182——1185年,在家乡。1186年,年六十二,权知严州。第二年刊《剑南诗稿》,凡二千五百余首。于严州郡治。1189年在都下,寓砖街巷街南小宅。光宗即位,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十二月被劾去官出都。在乡闲居十余年。1192年(年六十八)过禹迹寺南沈氏园,有“林亭感旧空回首”之句。1199年(年七十五)又作《沈园》二绝,悼念唐氏,有“梦断香消四十年”之句。1202年,宋宁宗朝,韩侂(tuo)冑执政,图北伐,起用若干老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以图众望。陆游入都为实录院修撰,同修国史,翌年除宝谟阁待制。1203年,乞致仕,五月出都。韩侂胄议伐金及伐金失败,陆游已还乡,但1209年仍被劾落宝谟阁待制职。
1206年冬,子通为其编诗续稿,成四十八卷,每卷约百首。
1210年,年八十六,卒。《宋史》谓卒于嘉定二年(己巳),八十五岁,实未审。据钱竹汀年谱考定,应卒于宋宁宗嘉定三年(庚午),年八十六。有《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诗词
陆游在十二三岁时就能写诗文,二十岁前喜欢陶渊明、王维的诗。1155年曾几提点浙东刑狱,游曾从其游。曾几为江西诗派诗人,因此人或谓陆游亦出于江西诗派,实则不然。陆游的诗作是兼各名家之长,豪放而畅达。早期虽受到一点影响,但陆游的诗和江西诗派是不同的。入蜀以后,眼界扩大,创作成熟,接近杜甫风格。《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云: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