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河郡王重病只能在驿馆静养,青皇刚知道此事时,就让庆王带着太医代他去驿馆探望了前者。
庆王见丹河郡王病得着实严重,取消了这几日给他安排的观赏行程。
因太医建议他静养,庆王昨日就未去打扰他。
“今日上午,庆王也派了人去问候丹河郡王。”
青皇落在奏折上的笔稍微停顿了须臾,很快又继续在上面游走,一边批注一边问道:“昨日,太医也见到了丹郡王?”
“是的。辰时正与酉时,太医分别给丹河郡王把了一次脉。”
青皇没有抬头,认真看看奏折。
半盏茶后,他视线未转,吩咐道:“命太医好好照顾丹河郡王,不可懈怠。”
孟泊领命,立即出去传达。
他安排好这事,返回御书房门口时,先前被差去调查准安王妃情况的人正好也来到了门口,向青皇复命。
孟泊听完调查的结果,眉头微蹙,赶忙进了御书房。
“陛下……”
孟泊有点为难,开口有些犹豫。
青皇听到了一些两人在外面的说话声,“有话就说。”
孟泊不敢再吞吐,说了刚才在外面的事情,然后犹犹豫豫地告诉青皇,“据查,安王殿下指定的那位谢家小姐,七日前,成婚了。”
这谢家小姐,既为楚默离那日选中的安王妃人选。
青皇手中的笔停了下来,抬起了视线。
孟泊对这事也是挺震惊的,择定安王妃的人选之前,皇家有派人去收集各世家大族符合要求的女子画像,选的都是没有婚约的女子。虽然没有明确告知这是替安王择选王妃,但想必那些被列在择选范围内的人家基本也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如此,在人最终选定之前,这些人家应该都不会让这些女子婚配的。
结果倒好,这谢家期间不仅与他人谈婚论嫁,还在这么短的日子里,将婚事都给办好了。
“可有查清原由?”
“谢家看这事迟迟未定,以为自己家的姑娘落选了,担心姑娘年岁上去了,不好谈论婚事,就选了个知根知底的。”
虽然这个婚事办得有点突然,但是择选安王妃这个事,因为中间出了韩江一事的变故,拖得好像是有点……长了。
青皇放下了手中的笔。
孟泊又汇报了那位准侧妃的情况。
这位姑娘家在西北,来自楚默离自己封地上的家族,这样的身世,做安王侧妃十分合适。
可是,同样不巧,就在半个月前,那姑娘的母亲病逝了,按照规矩,姑娘得守孝三年。
这三年内,这婚事也是谈不成了。
青皇看向孟泊,“半个月前?”
“是的。”
一个成婚,一个守孝,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巧合的事情。
青皇回想当日让楚默离选人的情境,沉思猜测道:“你说,当初让他选人的时候,他是不是,就打听到这些情况了?”
他就故意选了这两人,好又借此来拖延成婚一事。
孟泊小声问道:“陛下是说,安王殿下?”
青皇看了他一眼,不是那个逆子还会有谁?
孟泊赶紧道:“应该不能,这您是给他选王妃,又不是责罚殿下,殿下何必没如此。”
青皇想着楚默离对自己的婚事一直不着急,面对这种少有的巧合,还是有些怀疑。
孟泊看青皇硬要他讲几个原由出来,又从客观情况做出分析,这事如此‘显而易见’,反而失了安王的水准。其次,他认为就算安王真的是故意选了那位谢家小姐来抗拒这成婚之事,可另外那位准侧妃,他根本没有理由拒绝,毕竟那是巩固他封地势力的大好机会。
剩下的人选中,来自西北的的那些家族,可没有比此人背后的家族能更好地协助安王治理西北了。
孟泊观察了青皇的神色,知道他心情没有太差,也委婉提醒青皇,其实安王从来没有明确抗婚过,反是一直让他这个君父做主。说不定,这安王就不是赌气,而是真的想让他这君父给他择选佳偶。
青皇想起以往,印象中这个儿子,确实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不想成婚,每次也都是很诚恳的让他做主。
青皇沉吟片刻,难道真的是如此?以前是他想多了?
青皇搁下了手里的奏折,又想了几个人选让人去复查,并让人将谢家小姐这么快成婚的原由再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