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谁能比我更了解孔子和“论语”?即便是孔子也不行!”
朱熹盘坐在地上喃喃自语。
研究了大半辈子的孔子与儒学,朱熹自信自己对于儒学的理解早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这都是他苦心孤诣研究的结果。
“所谓的格物致知,就是从万事万物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你们懂了吗?”
弟子们纷纷点头。
看到这一幕,朱熹点了点头,脸上带着圣人般的微笑,孺子可教也。
这是他的笑还没有持续多久,就僵在了脸上。
一个学生举起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师,我们为什么要从万事万物中学习呢?
如果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先天的道理,那我们作为人,岂不是也有自己先天的道理?
如此说来,我们岂不是应该去寻找自己先天的道理?”
朱熹听后,脸色当即变得极其难看。
又是这个歪理邪说!
周敦颐和他的心学怎么老是阴魂不散呢?
人怎么可能生下来就是圆满的呢?
欲望那么肮脏的东西当然要学习别的东西来去除了。
但离谱的是,他也没办法解释人为什么就特殊,不对着自己学习这个问题!
于是当下只能冷冷开口:“你已经入了周敦颐的心学魔咒,看来得好好让你静一静了。
这样,你去面壁思过三天,这不是惩罚你,而是让你好好反思一下问题。”
处理完这个弟子,朱熹又转头看向其他的弟子,开口道:“不管这个视频关于孔圣人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都希望你们能明白,我对于儒学的理解,才是最权威的。
其他人都是班门弄斧,都清楚了没有?”
“弟子清楚了!”
底下的弟子一个个全都低下了头,恭敬回应。
当然,回应归回应,还是有更多的弟子产生了疑惑。
周敦颐,不是写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名句吗,他的思想也是邪说?
见到这副样子,朱熹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打开了视频。
他也想知道,孔子还有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
……
同一时间,后世的所有人,学子、官员,皇帝甚至地里的老百姓,都迫不及待的点开了视频。
这个视频比上个视频造成的轰动更大。没办法,比起司马昭,孔子的知名度实在是太广了。
就连地里的老百姓也都知道孔圣人是谁,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关于孔圣人的真相,他们想不好奇都不行。
对比前一个司马昭,他们脑海中闪过的想法全都是:孔圣人也有这方面的爱好?
不同于老百姓,学子们的脑海中想的则是:我得赶紧看看,孔圣人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免得下次考试出现了。
对于这些学子而言,他们就连做梦都在考试,看到这个标题产生这种想法实在不奇怪。
很快,视频开始了播放。
【“论语”其实应该叫“抡语”,是道上的规矩。】
祖龙:?
汉武帝:?
李世民:?
朱元璋:?
所有平行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