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根
味甘,氣寒。生各處。入藥用白茅根。其莖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穗,結細實,白軟如筋,有節,可蓋屋,其根甚長。餘菅茅、黃茅、香茅、芭茅,不如白茅根入藥最勝。
主瘀血,血閉,寒熱,諸血吐衄,及尿閉,五淋,客熱在腸胃,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酒毒,消渴,婦人崩漏,月經不勻。
按:茅根,甘能除伏熱,利小便,故能主諸血、噦逆、喘急、消渴、黃疸、水腫,世因微(注:微,上或下似有脫漏)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劑,致傷沖和之氣,烏足知此哉。
苧根
味甘,氣寒。生各處。苗高七八尺,葉如楮葉而無叉,面青背白,有短毛,根黃白輕虛,二八月採。
主天行熱疾,大渴大狂,止消渴,通五淋,胎產前後發熱煩悶,敷丹毒,服金石人熱燥,罯蛇蟲咬。
按:苧根,大能除熱,補陰而行滯血,人多忽之。與產婦作枕,止血暈;產後腹痛,以苧安腹上即止也。
蜀葵(附:冬葵、黃蜀葵、菟葵、龍葵)
味甘,氣微寒而滑。處處植之。莖高五六尺,葉似絲瓜而有歧叉,花似木槿而大,惟紅白二色入藥。
主淋瀝,下痢,催生,赤白帶。
按:蜀葵,寒滑潤利,凡氣血之燥,皆能主之。
附:冬葵、黃蜀葵、菟葵、龍葵,主治多同。
乾薹
(附:屋遊、垣衣、土馬騌、陟釐、井底苔、船底苔、瓦松)
味鹹,氣寒。生海中,如韭菜。彼人干之為脯,與陟里生水中石上者不同。
主癭瘤結氣,心腹煩悶。吹鼻,止衄血。消茶積。
附:屋遊,味甘,氣寒。系生屋上陰處苔。主利膀胱吊氣,浮熱在皮膚,時氣煩悶,小兒癇熱。
附:垣衣,味酸,氣冷。系生磚牆上苔。主黃疸。
附:土馬騌,味鹹,氣冷。系生土牆上,比垣衣更長。主熱毒,衄血,骨蒸。
附:陟釐:味甘,氣大溫。系生水中石上,如發。主搗汁,治天行病心悶,止泄痢,消穀,溫中。
附:井底苔,味甘,氣大寒。主水腫,漆瘡,熱瘡。
船底苔,味甘,氣冷。主天行狂病,鼻洪,吐血。
附:瓦松,味酸,氣平。主口中乾痛,血痢,大腸下血,燒灰服。
按:乾薹等,皆感瓦石之氣而生,故治療不甚相遠。
使君子
味甘,氣溫。生交、廣、閩、蜀。藤如葛,繞樹而上,葉如五加葉,五月開花,一簇一二十葩,細色如海棠,實長寸許,五瓣合成,有稜,先時半黃,老則紫黑,仁長如榧仁,色味如慄,久則油黑不可用。
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瀉痢,健脾胃,除虛熱,殺蟲。
按:使君子、榧子,甘而殺蟲,餘殺蟲藥多苦辛也。每月上旬,侵晨空腹食數枚,或以殼煎湯嚥下,次日蟲皆死而出,飲熱茶即瀉。此物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斂虛熱,止瀉痢,為小兒諸病要藥。多食亦損人。
孩兒茶
味甘、澀,氣平。出南方諸國。小塊潤澤者為上。
主清上膈熱痰,生津,除濕,一切諸瘡,定痛,生肌。
甘松香
味甘,氣溫。生黔、蜀。細葉,引蔓叢生。得白芷、附子良。
主惡氣,卒心腹痛滿,去鬱氣,風疳,齒。
山奈
味辛,氣溫。生廣中。根、葉皆如生薑,作樟木香氣,干則皮赤黃色。
主暖中,闢瘴,心腹冷氣痛,寒濕霍亂,風蟲牙痛。
景天
味苦,氣平。人多栽石山上。二月生苗,脆莖,微帶赤黃色,高一二尺,折之有汁,葉淡綠色,光澤柔厚,狀似長匙頭而不尖,夏開小白花,結實如連翹而小,中有黑子如粟粒。苗、葉、花併入藥。
主風疹惡癢,赤眼,頭痛,火瘡,丹毒,遊風,帶下。
鵝不食草
味辛,氣溫。生石縫及陰濕處。小草也,高二三尺,冬月生苗,細莖,小葉,形如嫩胡荽,氣辛薰不堪食,夏開細黃花,結細子,極易繁衍,僻地則鋪滿也。汁制砒石、雄黃。
主通鼻氣,去目翳,開耳聾,吐風痰、瘧痰,齁,頭腦痛,及痔病瘡腫。
按:鵝不食草,氣溫而升,味辛而散,能通於天,頭與肺,清氣所居,與天同體,故主治之。
卷柏
味辛、甘,氣平。生山谷石間。宿根紫色,多須,春生苗,似柏葉而細,拳攣如雞足,高三五寸,無花、子。凡使,鹽水、井水各煮一時,曬、焙用。
主咳逆,脫肛,淋結,頭中風眩,癥瘕,血閉,絕孕。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按:卷柏,辛能散結、潤燥,甘能緩中、益血,故主諸病。
狼毒
味辛,氣平。有大毒。生隴西。葉似商陸,莖葉上有毛,根皮黃、肉白,重實者良,浮虛者劣。黑大豆為使,惡麥句姜,畏密陀僧。
主積聚,痰飲,癥瘕,諸惡瘡,鼠瘻,殺蟲。合野葛納耳中,治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