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噎膈,產難,積塊,下骨鯁。
按:鳳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軟堅;烹魚肉者,投數粒即爛;同玉簪根,著齒即落。
附:花,味甘、滑,氣溫。無毒。主蛇傷,腰脅引痛不可忍。
附:根、葉,味苦、甘、辛。有小毒。主下骨鯁,誤吞銅鐵,杖捶腫痛。
雞冠花
味甘,氣涼。苗、子同。
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赤白帶下。分赤白用。
甘焦根
味甘,氣大寒。用有子者,秋後採。
主敷背癰熱毒,產後血脹悶,天行熱狂,消渴,俱絞汁服之;又治頭風,遊丹。
地膚子
味苦,氣寒。生平澤。莖有赤有黃,葉如荊芥,花黃白,子青白色,老時可作帚。
主膀胱熱,利小便,去皮膚中熱氣,起陰痿,治丹毒,疝瘕,惡瘡。
按:地膚子、甘草,虛而多熱者,加用。苗葉能益陰氣,通小腸,陰益則陽化,故治淋甚效。亦東垣治小便不通,用黃柏、知母滋腎之意。
藜蘆
味辛、苦,氣寒。有毒。生深谷。三月生苗,葉似車前,莖似蔥白,青紫色,苗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裹似棕皮,花肉紅色,根長四五寸,黃白色,三月採根,近水者不中用。黃連為使,反細辛、芍藥、人參、沙參、紫參、丹參、苦參,惡大黃。凡使,去頭,糯米泔煮三時用。
主蠱毒,噦逆,腸澼,風涎,暗風,癇病,喉痹,鼻瘜,頭瘍,疥瘙,去死肌,殺諸蟲。
按:藜蘆,不入湯藥,噦逆用之,亦反胃用吐法,去積痰之義。吐藥不一:常山吐瘧痰(注:原作「痎瘧」顯誤,改),瓜丁吐熱痰,烏附尖吐濕痰,萊菔子吐氣痰,藜蘆則吐風痰。
旱蓮草
味甘、酸,氣平。生濕地。葉若旋覆,花細白色,實若蓮房,折莖汁出,須臾而黑。入肝、腎、胃、大小腸經。
主血痢,火瘡,烏鬚髮,係臂截瘧。
按:旱蓮草,功主涼血益血,亦性稟北方純陰故也。
清風藤
生天台山。苗蔓延木上,四時常青。凡使,用莖。
主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痹,瘙癢,撲損,瘡腫。
絡石
味苦,氣寒。包石而生,其蔓折之有白汁,葉小而厚,面青背淡,澀而不光,有尖葉、圓葉二種,功用相同,絡木者無用。凡使,粗布揩去毛、子,以熟甘草水浸一宿用。
主小便白濁,喉舌腫閉,敷癰腫,金瘡,蝮蛇瘡。
按:絡石,性質耐久,氣味平和,治心腎不交,致土邪乾水,而成白濁,用絡石、人參、茯苓二兩,煅龍骨一兩,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乃潔源清流之上品也。
虎耳草
味微苦、辛,氣寒。有小毒。生陰濕處,亦可栽石山上。一莖一葉,如荷蓋,大如錢,葉背有細毛,夏開淡紅小花。
主瘟疫,擂酒,生服;搗汁,滴聤耳;燒煙,薰痔腫。
馬勃
味辛,氣平。生濕地及腐木上。大如斗,小亦如升,紫色,虛軟,狀如狗肝,彈之粉出。肺經藥。凡使,以布張開,於上摩擦,以器承粉用。
主肺熱喉痹,衄血,失音,傅惡瘡,馬疥,及大頭瘟。
羊躑躅花
味辛,氣溫。有大毒。生各處。樹高二尺,葉似桃葉,花五出,蕊瓣皆黃,氣味惡。忌面。
主惡毒,諸痹,鬼疰,蠱毒。
按:羊躑躅,不入湯使,古方間用,止以分計;惟紅花者,俗名映山紅,則無毒也。
酸漿
即燈籠草,味苦,氣寒。生各處。與龍葵一樣,但龍葵莖光無毛,花白色,五出,結子無殼;酸漿,開花黃白色,紫心白蕊,狀如杯,但有五尖,結一鈴殼,凡五稜,一枝一顆,下懸如燈籠之狀。苗、葉、莖、根皆入藥用。
主骨熱,咳嗽,咽痛,腹內熱結,目黃,大小便澀,殺蟲,落胎,並煮汁飲。
按:酸漿,苦能利濕除熱,輕能治上焦,故清肺而化痰也。
石韋
味辛,氣平。生各處陰崖。葉長者近尺,闊寸余,柔韌如皮,背有黃毛,亦有金星者,凌冬不凋。凡使,去黃毛,恐射人肺,微炙用。
主五癃,淋瀝,遺溺,崩漏,金瘡。
蘆根
(附:筍)
味甘,氣寒。生水澤。須要逆水生,並黃泡肥厚者。凡使,去須、節、赤黃皮用。
主骨蒸,肺痿,反胃,胃中熱,傷寒內熱煩悶,消渴,瀉痢人渴,孕婦心熱,解狗、馬肉毒。
附:筍,味小苦,氣冷。主解膈間客熱,諸魚肉毒。
按:蘆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治諸病。
菰根
味甘,氣大寒。生水澤。葉如蒲葦,尖長,可飼馬、作薦,歲久者,中心生白苔,如小兒臂。凡使,搗爛,絞汁。
主腸胃熱痛,止消渴,除目黃,利大小便;燒灰,和雞子白,塗火燒瘡;雜鯽魚為羹,開胃,解酒毒,壓丹石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