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筠夹了一个鸡腿,用手抓住腿就用嘴撕下一大块肉,含糊道:“我们要回去考度牒,可不得快点把人治好离开…”
李文英惊讶:“你要去考度牒?”
小丫鬟将烧开的水盛出,又冲了一点凉白开,温度正好后给潘筠端上来。
潘筠喝了一口温水,顺了顺嗓子后道:“我去考度牒有什么稀奇的?身为道士,谁不想考度牒?”
李文英的手指就不由的点了点膝盖:“你知道度牒有多难考吗?你有现成的捷径在此,为何不用?”
潘筠知道他说的捷径是沐昂,她抬起下巴,一脸骄傲:“别人考得,我自然也考得,度牒而已,我可以靠自己的本事考取。”
李文英定定地看着她,片刻后笑了一下,颔首道:“有志气,很不错。”
他身子往后一靠,正好靠在厨房门上,翘起二郎腿优哉游哉的道:“也好,今年去广信府考试,若能考中,便拿到了入试的资格,明年再复试,若无意外,后年便可去京城考度牒了。”
潘筠筷子一顿,抬起头来,“若无意外?怎么,度牒考试还能有意外?”
李文英噗嗤噗嗤的笑,“你以为我们道录司考试是科举考试啊,三年一考很准时?”
“你知道上次度牒考试和上上次相距了几年吗?”
潘筠捏紧了筷子:“几年?”
李文英伸出四根手指:“四年。”
潘筠松了一口气。
李文英就冲她乐,“你知道,度牒考试相距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几年吗?”
潘筠新生不好的预感:“几年?”
李文英:“七年,宣德年间,朝中曾有提案,僧道度牒每十年一开度。”
潘筠目瞪口呆:“那,那要是超过了年龄去考,岂不是…”
“不错,若是十年一开度,开窍晚,或是第一次考不中的,第二次考都要打板子,而且我们运气还不错,宣宗皇帝崇尚道家,号长春真人,所以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不然,你我考度牒,最后都要打板子。”
潘筠回神,立即道:“你要打板子,我可不一定,以我的才识,肯定一次过。”
李文英就冲她乐。
潘筠皱眉:“你乐什么?”
李文英乐道:“你觉得科举考试公平吗?”
潘筠一脸严肃道:“当然公平了!”
李文英轻哼一声,“行,就算它是公平的吧,那我告诉你,度牒考试与科举考试完全不一样,如果你认为科举考试是公平的,那度牒考试比它次一百倍,如果你认为科举考试是不公平的,它还是比科举次一百倍。”
潘筠皱眉:“这是何意?若如此不公平,为何没有道士上报修改?”
“为何要修改?”李文英道:“它看似不公平,却又是世间最公平的。”
潘筠默默地看他:“能不能说人话?”
李文英道:“等你去考试就知道了,我敢断言,你一定落榜。”
潘筠一脸不信:“我这么厉害…”
“你只是修为厉害,可度牒考试,修为考微乎其微,微到可以忽略不计。”李文英道:“在我看来,你三个师侄都比你更有考上的资质。”
潘筠低头吃饭,含糊道:“我回去就开始看书。”
“临时抱佛脚,只怕晚了。”李文英对还守在灶台前的小丫鬟挥手:“水既烧好了,你就下去吧,一会儿我们自己把火灭了。”
小丫鬟便行礼退下。
李文英看着小丫鬟回屋,关上了门才扭头和潘筠道:“王振是皇帝跟前的大红人,朝廷中的事,他知道的很多吧?”
潘筠已经半饱,慢慢放缓了吃饭的速度:“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
“他这么厉害的人,对我们修者,对我们这个世界依旧是知之甚少,知道为什么吗?”
潘筠:“信息壁垒?”
这个词李文英是第一次听见,但他琢磨了一下,不由笑起来:“这个词倒是妙。”
他点头道:“不错,正是信息壁垒,因为这世上可以修炼的人不多,国家要安定,就要安民心,所以我们这种人,我们的世界是不公开的。”
“朝中的文武大臣,只有到了一定品级才会窥得一些,除他们外,就是一些有底蕴的世家、士绅才知道些,像王振这样的人,皇帝不特意提起来,他什么都不知道。”
潘筠眨眨眼:“所以?”
“所以你可不要犯错,进入学宫第一课,就是背道录司的僧道九十九规,其中两条,不得擅传功法,擅自在百姓面前显露法术神通,你可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