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难问
第(3/6)页

「然者,尊者那先!佛之一切知智若依寻求而生者,佛非是一切知者。」

「大王!於此〔各车〕有七安摩那半百车之米,一见而〔计量〕有几百万粒,得尽不余耶?

彼处有此等七种心。大王!有贪、有瞋、有痴、有爱、有烦恼而身不修习、戒不修习、心不修习、慧不修习之人,彼等之心生钝重,转应迟钝。所以者何?心不修习故。大王!譬如竹苇密生,扩延,縺结,缠绕之枝拔出时,其出钝,其动迟。所以如何?枝缠绕縺结故。大王!如是,有贪、有瞋、有痴、有爱、有烦恼而身不修习、戒不修习、心不修习、慧不修习之人,彼等之心生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 [p150] 何?由於一切烦恼所縺结故。此是第一心。

其次,第二心者如是分别。大王!恶生已断,见至而解师教之预流,其心於三处生而轻敏,亦转应轻敏,於其以上之地而生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三处心清净者,其以上者烦恼不断故。大王!譬如竹苇至三节而清净,其以上枝所缠绕拔出时,至清净之三节出为轻敏,其以上动之迟钝。所以如何?下方虽清净而上方枝缠绕故。大王!如是,恶生已断,见至而解师教之预流,其心於三处生为轻敏,转应轻敏,於其以上之地者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三处清净,其以上者烦恼未断故。此是第二心。

其次,第三心是如是分别。大王!贪、瞋、痴微薄之一来,其心於五处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其以上之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五处虽是心清净,其以上烦恼未断故。大王!譬如竹苇五节为清净,其以上者枝所缠绕拔出 [p151] 之时,至清净之五节出为轻敏,其以上者动之迟钝。所以如何?下方虽是清净而上方枝所缠绕故。大王!如是,贪瞋痴於微薄之一来,其心於五处者是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其以上之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五处者心清净,其以上烦恼未断故。此是第三心。

其次,第四心是如是分别。大王!五下分结已灭之不还者,其心於十处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以上之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十处心清净,其以上烦恼未断故。大王!譬如竹苇至十节是清净,其以上枝所缠绕拔出时,至清净之十节出为轻敏,其以上为迟钝。所以如何?下方清净而上方枝所缠绕故。大王!如是,一切彼五下分结已灭之不还,其心於十处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以上之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十处心清净,其以上烦恼未断故。此是第四心。

[p152] 其次,第五心是如是分别。大王!漏尽,梵行圆满,所作已作,洗垢,断烦恼,弃重担,达真实义,尽有结,达无碍解,於声闻地是清净之阿罗汉,其心於声闻境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其以上之缘觉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声闻境虽是清净,於缘觉境是不净。大王!譬如竹苇一切之节为清净拔出时,出者轻敏而不迟钝。所以如何?一切之节清净,不缠绕於竹苇故。大王!如是,漏尽,梵行圆满,所作已作,洗垢,断烦恼,弃重担,达真实义,尽有结,达无碍解,於声闻地清净之阿罗汉,其心於声闻境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以上之缘觉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声闻境虽是清净,於缘觉境不净故。此是第五心。

於此,第六心是如是分别。大王!於缘觉之独存、无师、独行、於自己之境,清净、无垢心,其心於自己之境生为转敏,转应轻敏。然而,於其上一切知之佛地生为钝重,转应迟钝。所以如何?於自己之境虽是清净,但一切知佛之境广大故。大王!譬如人於自己之土地,渡小河而不恐惧,虽昼夜亦可随心所欲;然而,彼见 [p153] 深、广、无涯底、无岸之大海耶!畏怖、惊惧、踌躇、惊骇而不得渡。所以如何?於自己之土地习惯,然而大海过於广大故。大王!如是,於缘觉之无师、独存、独行、自己之境清净、无垢心,其心生为轻敏,转应轻敏。然而,於其以上一切知之佛地生为钝重,转应钝重。所以如何?於自己之境清净,一切知佛之境广大故。此是第六心。

於此,第七心如是分别。大王!一切知者、十力者,达於四无所畏,具足十八佛法,无边胜者、无边知者之佛,其心於一切处生是轻敏,於一切处转应轻敏。所以如何?於一切处清净故。大王!力强之弓术师无结节,善磨,无垢,尖锐,以不枉、不曲、不歪之箭,柔射麻布、柔绵布、柔褐布,其箭是迟钝耶?是添着耶?」

「尊者!不然。但,布是柔软,箭是善磨,射手之力强。」

「大王!如是,一切知者、十力者,达於四无所畏,具足十八佛法,无边胜者、 [p154] 无边知者之佛,其心於一切处生是轻敏,於一切处转应轻敏。所以如何?於一切处清净故。此是第七心。

大王!此等之〔七〕心中一切知〔佛心〕是超越〔其他〕六心,如是之计数,其清净与轻敏不得以数而数。世尊之心清净、轻敏故,世尊示现双神变。大王!於双神变,可知『世尊之心转应如是轻敏』。对此,其以上之理由不得言。大王!彼等之神变依一切知佛之心故,不得作算、数、小分、分割。大王!世尊之一切知智依倾注者,倾注之後,如所欲知。大王!譬如人一方之手置於他方之手,以已开之口发语,用口吞咽食物,闭已开之眼,开已闭之眼,伸曲腕,曲伸腕者比〔一切知智〕迟,一切知者更为轻敏,倾注者更为轻敏,倾注之後,如所欲知。〔其时〕以唯缺倾注之故,佛者不可言非一切知者。」

「尊者那先!如何倾注是依寻求耶?然,此予以事例可理解。」

长老言:「大王!对於富裕、大富、大财而有许多之金银、许多之财宝、调度、於有甚多谷类之人,以沙里米、维喜米、麦、米、胡麻、豆、生之谷类所料理之谷 [p155] 类、酥、油、生酥、乳、酪、蜜、黑糖、砂糖之种种货品放入瓮、壶、容器、器物。大王!其人适值飨应,希望飨应来客。然,彼家调理之食物全部食尽,〔为供来客〕,由壶取出米,调理食物。大王!彼大富之人〔其时所调理〕唯缺食物故非为大富耶?」

「尊者!何故如是言耶?虽转轮王之家,於非时〔调理〕亦缺食物。况於长老之家耶?」

「大王!如是,如来之一切知智依倾注者,倾注之後,如所欲知。大王!譬如树木之结实,负荷颗粒之重量,使〔树枝〕压弯。然,其处无落果实。大王!其处唯无落果实故,以其树是无果实耶?」

「尊者!不然。〔落下之〕树果可待自然落下,落下之时,可随所欲而得。」

「大王!如是,如来之一切知智依倾注者,倾注之欲,如所欲知。」

「尊者那先!佛倾注之後,如所欲知耶?」

「大王!譬如转轮王念轮宝『来,轮宝来』时,如念时轮宝即来。大王!如是,如来倾注之时,即如所欲知。」

「尊者那先!其佛是一切知者,以何确固其理由,予认受『佛是一切知者』。」

[p156] 第三 依大悲一切知智之世尊而提婆达多出家之问

「尊者那先!卿等如是言:『如来是一切有情之悲愍者、饶益者、哀愍者。』」

「大王!然。如来是一切有情之悲愍者、饶益者、哀愍者。」

「尊者那先!然者,提婆达多依谁而出家耶?尊者那先!请如实语。」

「大王!此等之刹帝利青年,即跋陀、阿那律、阿难、跋昝、金毘罗、提婆达多及第七之理发师优波离,於师(佛)觉证一切知智之时,仿效出家,而由释迦族出家。世尊令彼等出家。」

「尊者那先!其中,提婆达多出家之後,非破和合僧耶?」

「然。出家之後,由提婆达多而破和合僧。在家、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亦不能破和合僧。真与比丘同住、同一结界者破和合僧。」

「尊者!破和合僧者受如何之业〔果〕耶?」

「大王!受一劫间持续之业〔果〕。」

「尊者那先!如来不知『提婆达多出家之後,当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後,应受一劫之间於地狱苦』耶?」

「然,大王!如来知『提婆达多出家之後,当破和合僧,破和合僧之後,应受一劫之间於地狱苦』。」

「尊者那先!若如来知『提婆达多出家之後,当破和合僧,破和合僧之後,应受一劫之间於地狱苦』,然者,尊者那先!言『佛为一切有情之愍者、饶益者、哀愍者』 [p157] 是邪。若不知而令出家,然,佛非是一切知者。此两刀论法之问,向卿提出。解此大难问,破反对者之说。於未来如卿有觉慧之比丘者难得。显示卿之力量。」

「大王!如来为悲愍者,且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大王!如来以悲愍与一切知智见提婆达多之归趣,见提婆达多作无终业,於百千劫之间,由地狱趣向地狱、由堕处趣向随处。如来以一切知智知言:『彼无终之业若於我教而出家应终灭,前生所造之苦可终灭,出家此愚痴人将为一劫间〔受苦之〕业。』依悲愍令提婆达多出家。」

「然者,尊者那先!如来打彼之後,涂油〔於伤口〕,落於悬崖之後,与〔救援之〕手,於杀後而求苏生。初与苦而後附与乐。」

「大王!如来以悲愍、饶益、哀愍打、落、杀,於有情附与饶益。其义可以譬喻究明。大王!譬如父打子而附与饶益。大王!如来为有情之饶益而打、落、杀,以 [p158] 增大有情功德之方法,附与饶益於一切有情。大王!若提婆达多不出家,为在家者,作更多堕狱之恶业,於几百千劫间,由地狱趣向地狱,由堕处趣向堕处而受众多之苦。如来知彼以悲愍令其出家。『若以我教出家,则苦应终灭。』以悲愍令减轻重苦。大王!譬如於财、名声、荣誉、血缘而有权势之人或血缘或朋友,因王而知受重刑,由自己之信任大而令减轻重刑。大王!世尊知提婆达多於几百千劫间受苦,令提婆达多出家,依戒、定、慧、解脱之力、能力令减轻重苦。大王!又譬如箭医依重患有效力之药而令轻快。大王!於几百千劫之间,知提婆达多受苦,世尊知方法之故,以『令出家,依悲愍之法』有效力之药,令减轻重苦。大王!如来是应受多苦而令其减少之时,犯非福耶?」

「尊者!虽於一瞬,但应不犯任何之非福。」

「大王!如来令提婆达多出家,认此理由为正确。」

「大王!更有其以上之理由,请听闻世尊令提婆达多出家之所以。大王!譬如有人抓盗贼、犯罪者以示王:『大王!此是盗贼、犯罪者,科王之欲刑!』王对此人如 [p159] 是言:『汝带此盗贼於市外,於斩首台斩彼之首。』彼等允诺『然』而带此人往市外之斩首台。然,曾於王所宠爱,得名利,重其言,作有益之言,实行所欲,得有力者欲见此人。彼悲愍此人,对彼等如是言:『汝等,停止!卿等何以斩此人之首,然者,斩此人手足之後,悲愍其苦,助盗贼之命!我为彼应向王辩明。』彼等依其有力人之言,斩盗贼之手足後,助其命。大王!作如是之彼人为其盗贼作应作之事耶?」

「尊者!彼人助其盗贼之命。命助之时,其他为彼有不作之事耶?」

「又彼人对此人为斩手足所受之苦受,犯何之非福耶?」

「尊者!其盗贼依自作之业而受苦受。助命之人应不犯何等之非福。」

「大王!如是,世尊言:『於我教而出家,彼苦当终灭。』以悲愍令提婆达多出家。大王!提婆达多之苦终灭。大王!提婆达多临死

八辈卓越最胜者   天中天调人之御

[p160] 普眼者有百福相   我终生归依其佛

作终生归依。大王!若劫以六分者,则提婆达多破和合僧为第一分之过时。所剩五分之间,於地狱受苦之後,由其处解脱,当为名阿提莎罗之辟支佛。大王!作如是之如来为提婆达多作应作之事耶?」

「尊者那先!如来与〔应与〕之一切於提婆达多。令提婆达多为辟支佛。依如来为提婆达多有不作之事耶?」

「大王!又提婆达多破和合僧之後,於地狱受苦。大王!如来对其苦受犯非福耶?」

「尊者!不然。提婆达多依自作业,於一劫间受地狱苦。令终灭〔彼苦〕之师(佛)应不犯任何之非福。」

「大王!如来令提婆达多出家,认受此理由为正。」

第(3/6)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天道图侯门弃子:我娶丑女后权倾天下修无情道后,全宗门跪着求原谅错爱惊婚,摄政王殿下宠夫无度系统赋我长生,我熬死了所有人夫人带崽离婚后,霍总悔疯了白月光太野,总裁哄不住了不离婚!不分床!沈小姐哄崽追夫火葬场被逐出宗门后,师尊师姐后悔终生七零老宅通现代破案:前男友空降成了我上司高朋满座被屠满门,重生后我改嫁小叔子惹恼女上司?我有妙计摆平追妻失败后,陆总拐孩子跑路不做太子妃,偏要嫁纨绔虚无源道珠荒野求生:张平漂流历险记特种兵:悟性逆天,未婚妻叶寸心神豪:开局亿亿兆资金,我无敌了重生1960:我靠打猎发家致富我带三娃归来,霸总跪成一排!开局被欺辱,我觉醒系统杀穿高武不灭神体满门逆徒,唯有我一心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