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五 截断最微细者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得截断最微细者耶?」
长老言:「大王!得截断最微细者。」
「尊者!最微细者何耶?」
[p125] 「大王!法最微细。大王!然诸法(现象)非悉微细,诸法谓或细或粗。一切可截断者悉依慧而截断,依慧以外之物无截断。」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六 慧所住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慧住於何处耶?」
「大王!何处亦不住。」
「尊者那先!然者,无慧耶?」
「大王!卿如何思耶?风住於何处耶?」
「尊者!何处亦不住。」
「大王!然者,无风耶?」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七 识与慧与命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或言识,或言慧,或言於有类之命〔灵〕,此等之诸法是义异,语亦异耶?或义同而唯语异耶?」
长老言:「大王!识以了别为特相,慧以般若为特相,於有类之命是不得。」
王言:「若命不存在,谁依眼而见色,依耳而闻声,依鼻而嗅香,依舌而味味,依身而触所触,依意而识法耶?」
长老言:「若命依眼而见色……乃至……依意而识法,眼被除去之时,其命颜面出於外,通过大虚空,更见色……耳被除去之时……鼻被除去之时……舌被除去之时 [p126] ……身被除去之时……意被除去之时,颜面出於外,通过大虚空,更识法耶?」
「尊者!不然。」
「大王!然者,於有类之命是不得。」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八 非色法分析之问
长老言:「大王!世尊作难事。」
「尊者那先!世尊所作之难事者何耶?」
「大王!世尊作难事。即对一所缘而作用,说此等非色之心心所法之分析,『此是触,此是受,此是想,此是思,此是心』。」
「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有人以乘船出於大海,以手凹处掬取海水,以舌味味而知『此是恒河之水,此是摇尤那河之水,此是萨罗浮河之水,此是阿夷罗跋底河之水,此是摩企河之水』耶?」
「尊者!彼难知。」
「大王!由此更难者依世尊而作。即对一所缘而作用,说此等之心心所法之分析,『此是触,此是受,此是想,此是思,此是心』。」
王随喜言:「善也,尊者!」
[p127] 第十九 〔问答终〕
「大王!知今如何之时刻耶?」
「然,尊者!予知,今初更过後而为中更,松火点燃。」
「四旒之旛立,王所赠〔之品〕自库而出。」
臾那人如是言:「大王!卿是明达,比丘是贤者。」
「然,实有如彼之阿闍梨与如予之弟子,应不长时理解其法。」
满足对解答彼问之王,赠予长老那先价百千之褐子:「尊者那先!今日以後八百日之间,予欲准备食物於卿,於宫中适合〔於卿〕之物,即任何物予亦献。」
长老言:「大王!请止,我得生活。」
「尊者那先!卿得生活予善知。然,护自又护予。如何而护自耶?那先『令弥兰王起净信,何物亦不获』当行世评,故自护。如何而护予耶?弥兰王『起净信而不示净信之相』当行世评,故护予。」
「大王!然。」
「尊者!例如狮子兽王入黄金之槛,面亦向外,如是,尊者!予为在家生活,面亦应向外。尊者!若我自在家至出家者,应不长生,我敌多。」
[p128] 时,尊者那先即解弥兰王之问,从座而起,行至僧伽蓝。尊者那先离去不久时,弥兰王谓:「依予作何问耶?依尊者作何解答耶?」时,弥兰王如是思惟:「一切依予是正问,一切依尊者是正解答。」
行至僧伽蓝之尊者那先谓:「何者依弥兰王而问耶?何者依予而解答耶?时,尊者那先如是思惟:一切依弥兰王而正问,一切依我而正解答。」
时,尊者那先过其夜,翌朝着内衣,持衣鉢,前往弥兰王之宫殿,至已坐所设之座。时,弥兰王接近尊者那先之处,近已问讯尊者那先,坐於一方。坐於一方之弥兰王对尊者那先如是言:「尊者那先!尊者勿如是思惟:『予问那先之喜悦,予过其夜终夜〔不眠〕。』非应如是见。尊者!予其夜终夜如是思惟:『何依予而问耶?何依尊者而解耶?』『一切依予而正问,一切依尊者而正解答。』」
长老言:「大王!卿勿如是思惟:『以我对弥兰王解答其问之喜悦,我过其夜终不眠。』非应如是见。大王!我其夜终夜如是思惟:『何是依弥兰王而问耶?何是依 [p129] 我而解答耶?』『一切依弥兰王而正问,一切依我而正解答。』」如是两贤者随喜相互之正说与正话。
时,尊者那先还至僧伽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