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玉山街道上比平时都要热闹,从早到晚都有人。
休息的学生没地方去也爱在城里瞎逛,城里就那么几条街道,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走下来,这些学生都还有精力。
县城里的学生还爱在这一天骑着父母的自行车,在县城里一辆自行车不会跟柳溪沟那样轰动。纪春这段时间总爱往废品站去,想寻一寻赚钱的苗子。
她更想南下闯一闯,奈何资金不够、寸步难行。
挣到的那点钱,不够她往外面去。
知道自己肯定会有钱的纪春对于当下的境况,并不气馁。
从未来来的纪春,不至于陷入眼前的困境中。
牛肉面里的料跟后来的不一样。
后来的二十五一碗的牛杂汤,肉就那么薄薄几片。
此时碗里的牛肉,一块可以切片成后来的整碗。
香味还醇厚。
纪春闭着眼睛闻了一闻,再睁眼正巧跟纪知物的视线对上。
纪知物背着一个“知青包”,正踏入这家店面。
纪知物是跟同学一起逛街的,她手里还提着一份绿豆糕。
这样一份绿豆糕还是抢到的,绿豆糕油比较足,价格也比其他的糕点高,比鸡蛋糕都要贵。
“大春。”
小姑两个字纪春有些叫不住口,点了点头算是跟纪知物打过招呼。
纪春没瞧见纪知物边上有纪冉冉。
这纪知物都没回家,纪冉冉周末更不会回去,两人果然没一块走。
三毛五一份的牛肉面,听起来跟不要钱一样。
为了省钱不回家的纪冉冉,当然不会来买一碗牛肉面。
纪知物这日子过得美滋滋。
都没挣钱就光花钱。
手里不知道提着什么吃的,这下又吃上了牛肉面。
还怪大款的。
这人生、这日子不就是会投胎喽。
要是纪知物是权贵人家的,她也没什么好羡慕、好不满的。
偏偏纪知物跟她“同根同源”,都是纪家人。
原身真的苦死了。
纪知物却过得超越大部分人。
做错的或许不是纪知物,但是纪知物是既得利益者。
原身所受的苦难,多多少少都与纪知物有关联。
纪春有种想要纪知物揍一顿的冲动,看到纪知物的模样她有些手痒痒。
纪知物有一双没有干活农活的手,长了一双无辜的杏眼。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洋溢着的青春、朝气蓬勃在她身上展现,在这九月、天气还有些燥热她穿着一件绿色的衬衫,白色的半身裙,一双回力鞋。
看不出来乡下的气息,纪知物瞧着比玉山县城的姑娘还要城里人。
原本的纪春跟纪知物差不多的年纪,纪春完全可以猜到原身的心理。
这搁谁身上都嫉妒,换谁谁难堪。
很难不生出不满来,别说是原身了,就是作为局外人的她,也不乐意接受这种待遇的差距,真是为这具身体原来的“纪春”感到不值,甚至悲愤。
纪知物就着纪春的位置坐下来,就坐在纪春的对面,纪春这几个月变化很大, 不过那也还是大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