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谁都不能饿着肚子过日子,正是这样稳定的补给政策,大明的百姓家里囤积的粮食很少,而且朝廷严禁粮商抬高粮食的价格,一旦发现,立刻抓捕。
这件事很快引起官员的注意,立刻有人写了奏折派人加急送往京城,这件事有些诡异,那些商队的实力很强,官员带着人去查,守在外面的那些人凶得很,说翻脸就翻脸,没有办法,只能请朝廷派人过来,实在不行可以调动守军。
一人浑身是水从外面跑进来,噗通一下跪在地上,“皇上。”那个人可能是因为激动,居然一下子昏了过去,齐泰也吓了一跳,一下子翻了白眼。
洪灾过后,死尸遍地,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相比而言,北方受到的影响极小,不仅是百姓,南方城镇的守军同样死伤无数,甚至是官府的粮仓被洪水冲毁的同样不计其数。
大明的粮食供应多是在南地,北地苦寒,并不适合作物的耕种,此时,朱棣的人马已经奔赴各地,目的只有一个,控制住南方的粮道。
幸亏身边的太监有经验,又是掐又是捶,好半天才缓过气来,那个人啊的一声,“皇上,各地水患成灾,百姓死伤无数,上游的堤坝已经被尸体填满,惨不忍睹。”
诸王不欢而散,朱棣一直迟迟没有起兵,确实是有所担心,首先是宁王的态度,这很关键,如果宁王不能铁了心跟着自己打,这场仗打赢的把握只剩下五成。
此时,大大小小的商队正在抓紧时间收粮,因为有人以高出市场2成的价格收粮,而且不管多少,陈粮新粮都是相同的价格,这一下,包括那些种粮的百姓纷纷动了心,甚至有人把应该上缴的粮食拿出来偷偷的转卖。
“哦,此话怎讲?”
老百姓私下里开始传开,这是上天的惩罚,天上的黑龙是上天的预警,天地不仁,诛杀亲王,导致龙脉受损。这种事越传越凶,那些不明所以的百姓立刻将所有的愤怒落在京城里的小皇帝身上,当然还有一个人,齐泰。
“大师,如何?”
“下一步如何做?”
“大人,快跑吧,前面的大堤保不住了。”
轰隆,轰隆,漫天的乌云,黑压压袭来,那一刻,村镇里的百姓忍不住从屋子里走出去,“快看,黑龙。”
“粮道?”
道衍点头,“不错,就是粮。”
整个天上形成一道黑色的巨大云团,黑得吓人,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只张开大嘴的黑龙,随着一道闪电,密集的雨点瞬间落下。
一名太监匆匆忙忙往里跑,朱允炆、齐泰同时朝着太监跑来的方向看去,“发生什么事?”
道衍也不客气,直接在燕王身边坐下,那一刻,道衍同样抬头看了一眼天,这样的举动和刚才燕王的举动惊人的相似,难道真的有什么天机不成。
“大人。”
朱棣点头,“天灾人祸,大明的百姓又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棣说完不由得叹了口气。
“皇上。”
“京城水卫的人送来消息,上方堤口发现大量的尸体。”
朱允炆拳头握紧,齐泰连忙上前,“皇上,微臣立刻派人去查,如果情况属实,立刻令六部发令赈灾。”
此时,朱允炆看着窗外的大雨眉头深锁,放在桌案上的奏折屈指可数,而且几乎没有外地送入京城关于水灾的奏折。
黄子澄有本事,同样有野心,所以加入齐泰门下,很快混出名堂,靠的就是对齐泰忠心,齐泰也需要这样一个人,人微言轻,方孝孺有时候太正直,所以说起话来总是和自己对着干,有了黄子澄就不一样,无论如何,都是二对一,稳稳占据上风。
大雨中,一名官员站在堤坝的一端,此时,下面站着几十个人,手里拿着铁锹和工具,可惜,面对凶猛的洪灾,就算所有人扑上去还是于事无补,这场雨实在太大,几乎没有停过。
大明各地建有粮仓,等粮食丰收了以后,各地上缴的粮食送到粮仓保存,一旦发生天灾或者水患,朝廷发下旨意,各地粮仓开仓放粮,目的就是担心因为水患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太高,影响到百姓的生活。
“死守。”
马蹄声响起,官道上又有两匹马跑来,从马上人的衣着判断,应该是官府负责送信的差人,不停的挥舞手中马鞭。
齐泰蹲下身子,冲着那个人使了一个眼色,那个人可能是心急,所以并没有理会到齐泰的意思,反而继续说道:“南方各地告急,请皇上立刻下旨救灾。”
这年头,谁都不傻,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谁不眼红,如果是普通的商会,根本没有这样大的能力,不仅是一处,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人在全力的收粮。
“王爷已经做了。”
“齐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