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发生了什么,京城的大雨已经下了几天几夜,难道其他地方并没有收到任何影响,如果是这样倒也罢了。
水灾这种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虽然朱元璋大力疏通河道,建立完善的防洪措施,不过这一次的水患应该超过以往。
道衍呵呵一乐,“这是天命,如果王爷不做皇帝,大明将天灾不断,瘟疫横行,贫僧所说绝无虚假之言,那些试图阻碍王爷大业的人都会得到应有的报应。”
这就是权势集中致命之处,就算外面的人知道要出事,没有朝廷的批复和旨意,谁都不敢乱动,更加不敢调动兵马,否则就是死罪。
道衍呵呵一乐,“凭僧算到,数日之后,洪灾将至,到时南方将成一片汪洋。”这就是道衍所谓的天机,通过推算算出南方将会发大水。
朱允炆眉头皱了一下,“希望如此,朕最近总是心惊肉跳寝食难安。”朱允炆说完不由得叹口气,如果仔细去看,这位刚刚二十出头的小皇帝眼角已经出现皱纹,不要以为做皇帝是好事,天天可以玩女人吃好的穿好的。
“王爷。”
朱允炆愣了一下,京城周围多水,因为连日暴雨,水位快速上涨,整个京城负责防御的兵马随之调动起来,其中还有负责堤坝的水卫。
“那边好像有人。”
因为朝廷的价格管控很严格,所以,这样的好事应该不会持续太久,就算你把仓库里的粮食拿出去卖,等到秋粮送来,只需要按照原来的价钱多收一些进来,这样,中间的差价就有几万两甚至更多。
齐泰的意思是想对付过去,然后等自己了解了之后再想办法补救,没想到这个人如此不会做人,当然,很有可能没见过齐泰,并不认识这位大明权臣。
齐泰摇头,“皇上无须担心,应该是风雨太大,路上受到影响。”
道衍眉头深锁,掐指演算,一旁的燕王手捋胡须,“王爷,大事将成。”
一声巨响,坚固的大堤在洪水的冲击下瞬间倒塌,那一刻,站在上面的官员挥了挥手,“你们快跑吧。”
“让送信的人进来。”
“皇上。”
就算再快,从这里到京城也要十几天的行程,加上折子送上去,审批之后发下来,来来回回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
“齐大人,可有消息送回来?”
洪水激起几丈高的巨浪,沿途的树木纷纷被洪水吞没,下一瞬间,站在上面的官员在洪水中消失,他已经尽了一切可能,可惜,人还是无法和自然抗衡。
齐泰加快脚步往里走,林风出去练兵,此时,朱允炆只能依靠身边的三个谋臣,齐泰为首,执掌内阁和兵部,等于是大权在握,剩下的就是大儒方孝孺还有黄子澄。
齐泰是朱允炆身边的权臣,这一点所有人都清楚,几乎,朱允炆发布的命令都和这个人有关,有的是对百姓有利,有的完全是迫害,尤其是强行削藩的指令。
朱允炆算是勤快,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奏折,然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去满足一下后宫里那些年轻的女人,每天下去,就好像背负着巨大的责任一样。
所有通往京城的官道都被人封锁,这种打法倒也常见,就算是大明,消息传递主要是靠马,一旦消息被人封锁,外面发生了什么,京城根本不知道。
“尸体!”
朱允炆发出一声惊叹,齐泰的脸色同样不好看,毕竟这些事都是自己掌管,没想到出来这么大的事,而自己居然完全不知情。
“什么!”
其中一人眼尖,一眼看到倒在路中间的那个人,整个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两人纷纷抽出腰间佩刀放缓战马的速度。
“是。”
不仅如此,此时官道上躺着一个人,血不停从身体下方流出,一只箭从他的胸前射入,箭尖从身体的后方穿出。
“不要急,慢慢说。”
那一刻,他的脸上透出无尽的悲伤和疲惫,十几天的奋战,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却是大堤的崩塌,所有人清楚大堤毁坏的结果,洪灾会有如猛虎一样吞噬掉下方所有的村庄。
“大师,请。”
燕王回头,从后面走出一名老僧,燕王连忙起身,可以看出,燕王对这名老僧极为敬重,书中交代过,此人名为道衍,原本以为只是一个疯和尚,无端弄了一顶白帽子送给燕王,直到后来的几次遭遇,燕王才清楚,这是一名世外高人,不仅懂得排兵布阵,而且精通异术。
“跑。”
嗖嗖嗖,箭矢破空声传出,两人虽有防备,可惜,箭矢的数量太多,两声惨叫,两人从马上栽落,胯|下战马滴溜溜发出几声响鼻快速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