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瑾头更疼了:“你姓什么?”
赵宵眨眨眼,摇摇头。
赵宵想了下:“臣妾后来遇上了一位长得漂亮心肠又好的姐姐,她……”赵宵还要继续说下去的时候,便被宋瑾打断了,转过脸看宋瑾。
只见宋瑾脸色立马转黑:“立马给朕从床上滚下去!”
第二次宋瑾来凉州,当时两军交战,他再次见到赵宵,是在军营中,不过那时她已经认不得他了,而他却认得她,十多岁的小姑娘模样,他一眼就认出来是他当年抱过的小女孩。小女孩长大了,肉鼓鼓的脸变尖了,圆圆的杏眼倒是显得越来越大。
宋瑾冷下脸,真是一个没有眼色的小姑娘。
宋瑾接过这个偷来的石榴,三下五除二就剥了开来,厚实的红皮里抱着更加红艳艳,颗颗饱满晶莹。
回到凉州的热闹的大街,那天正是凉州的一个斗牛节,所以路上人特别多,摩肩接踵,宋瑾能在人声鼎沸的人群里一眼注意到赵宵,其实也算缘分,至少后来他是那么认为的。
宋瑾又问了一遍赵宵:“你到底是哪家的孩子?”
那次宋瑾本没有想去凉州,来到明州后就打算就水路返回京都,结果在明州的九楼上听说驻扎在凉州的赵大将军很有名气,宋瑾早想见大将军一次面,所以又启程去了凉州,花了一锭金子,雇了一辆马车和一个车夫,第二天便到了凉州境内。
宋瑾再次无奈,夹起赵宵,往赵家走去。
赵宵依旧没有回头。
宋瑾头疼:“姓谁名甚?”
宋瑾放狠话:“那就不要跟着本王……我了。”说完,转身就走,走了几步回头看,果然没有跟着他,只是大眼睛又含着豆大的眼泪了。
宋瑾快步上前,一把拎着赵宵的肩膀,将她转了回来。
赵宵颇认真地开口:“我哥哥们都说我卖不了多少钱的。”
低叹了一口气:“给我吧。”
宋瑾只觉得脑袋热得厉害,然后居然张了嘴巴,接过了赵宵吃剩下的不要的糕点。
赵父:“……”
其实那也是宋瑾第一次为自己说亲,因为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不断用喝茶来掩饰自己的心虚。
赵宵:“很好吃的。”
赵宵仰着头说了句:“谢谢姐姐……”
——
后来赵宵进宫,有一次宋瑾无意识问起她:“宵儿那么顽劣,小时候是不是走丢过啊?”
赵宵默默趴着饭,吃饱了饭,脸上的眼泪也没了,白白净净的小摸样,笑起来露出两颗小酒窝。
来到一条小河边,边上杨柳依依,原本摘下来的两个石榴在跑的途中掉了一个。
地处交界常年处于战乱的凉州要比他想象中更繁荣些,不过也不难理解,这里经济繁荣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商品流通速度更快些,小贩们多,不少商贩都来凉州这边进货,来来往往,银子就多了。
“喂。”宋瑾跟在她身后叫她。
四岁的孩子易睡,当赵宵毫无防备地趴在宋瑾腿上睡去的时候,宋瑾还是有点惊讶。
赵宵红着小鼻子:“哥哥不见了……”
宋瑾抱着睡着了的赵宵来到赵府的门口,然后将她放在门栏上,掏出从包子铺替她要回来的铜板放进她挂在脖子上的香囊,然后敲了两下门,便转身离去。
赵宵摇头:“会被雷公打的。”
被催多了,赵宵索性停下脚步,杵着不动了。
说到离家出走那次,那是宋瑾也就只有十二三岁,正当处于男孩到少男的成长期,这个时期的男孩,好奇心重,有点小叛逆,没事喜欢证明自己,外加一直居住东宫,身边很多都是溜须拍马的玩意,所以那时宋瑾的性格有那么点狂妄自大。
宋瑾顿了下:“不会……”
宋瑾从来没有这样子的经历,莫名其妙多了这样子的一个小丫头,抱着她走路的时候问她:“你不怕我啊?”
赵宵犯懒地厉害,慢慢地走在宋瑾的后面。
宋瑾来凉州,主要是想见赵大将军,结果倒是见到了赵大将军的小女儿——赵宵。
宋瑾:“你不怕我卖了你啊?”
宋瑾:“那我就把你带走了。”
赵父从小告诫赵宵丢掉不爱吃的东西的孩子是会得到雷公的照顾,所以赵宵也不敢扔掉吃不下去的小糕点,而是直接递到了宋瑾的嘴巴里:“你吃。”
当然宋瑾有自大的本钱,他是正宫娘娘唯一的皇子,在所有的皇子里面他又是最聪慧一个,加上从小得父皇喜爱,生下来就是太子身份,得天独厚。
赵大将军:“太子何意?”
宋瑾轻哼了声。过了会,放下赵宵,见院子里没有人,伸手摘了两个石榴,就在这时,一阵狗叫,宋瑾抱着赵宵撒腿就跑,跑得气喘吁吁。
第一次见面,赵宵四岁,宋瑾十二岁,年龄差8岁,大祈的皇太后极喜欢赵宵,常常跟他说8岁是最好的年龄差。
凉州的乡土民俗宋瑾还是挺喜欢的,看了斗牛又品尝了各类特产小吃,每次要两份,四岁的赵宵还吃不了多少东西,吃吃一半就递给宋瑾:“给你吃。”
石榴皮又厚又硬,赵宵使劲力气也剥不开来,宋瑾侧过脸看了眼赵宵,白白胖胖的小手死死地扣着红艳艳的石榴上,怎么看怎么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