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生死品大意是讲,人的魂灵死亡之後,其精神犹在,随顺以往的业力转世投胎再生。
生命如同果实待熟,常恐遭逢零落之时:所有生命皆有苦,谁能达致不死境(一)
初从父母恩爱生,又因淫欲堕轮回:生命形成如闪电,昼夜流转难止息。2
此身乃为必死物,唯有神识无定形:身死神识能再生,罪福依然如影随。 3
生命终结与开始,不是一世能了结,痴爱不除久轮回:堕入轮回受苦乐,身死神识不灭亡。(四)
身躯与「四大」,皆为有质碍的物体,受、想、行、识等四阴,乃为无形之心法:幻变有情十八种,十八种有情皆因十二因缘起。(五)
神识栖息有九处,生死轮回不断灭:世间愚蒙不知此层道理,蔽於愚闇无慧眼。(六)
自我被(贪、瞋、痴)三垢蒙蔽,缺乏慧眼意根妄动生妄见:或谓死後如生时,或谓一死神识灭。(七)
神识出入(欲界、色界、无色界),以及善与不善共五处:瞬息来去无声息,生死如响应斯神。(八)
欲界、色界、无色界非真有,一切皆电宿业成:犹如种子随顺原初本体形相,人生善恶果报自然如影随形。(九)
神识假借色身而被称为「名」,犹如燃烧之火因薪而得名字:点燃蜡烛为烛火,随遇木炭草木牛粪等薪柴而有不同名称。(十)
心法起动万法起,心法寂灭万法灭:兴衰变幻犹如雨变冰雹(冰雹变雨),辗转循环不相识。(十一)
神识行走於(天、人、畜生、地狱、饿鬼)五道之中,没有一处经历:舍弃此身复又受形於彼身,犹如车轮旋转行走,离开此地又著彼地。(十二)
如人身居房中,一朝命去弃旧室:神识以身为房屋,身死神识不消亡。(十三)
神识寄住形躯内,犹如麻雀藏笼中:鸟笼破坏雀飞走,身死神识飞逝再转生。(十四)
痴愚之辈总视清净为恒常,痴想有身便是乐:嫌此望彼未得人生上等精义,我佛认为此辈乃是愚蒙之人。(十五)
神识流转今世至未来世,贪瞋痴三垢、色受想行识五蕴,变幻扩充,便有了人世苦海的十二因缘,罪渊销尽,了脱苦海便得欢喜。(十六)
身口意三事断绝之时,方知身躯一文不值:生命只不过是有呼吸、有体温和意识诸因缘和合而成,舍弃身躯,诸等因缘转眼消逝。(十七)
当人死後僵卧地上,犹如草木一无所知:看到身躯相状原本如此,只是虚幻假有,而愚闇之人却贪恋不舍。(十八)
原典
生死品第三十七十有八章
生死品者,说诸人1魂灵亡神在,随行转生。
命如果2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1
从初乐恩爱,因淫入胎影;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2
是身为死物3,精神无形法;作令死复生,罪稿不败亡。3
终始4非一世,从痴爱久长;自此受苦乐,身死神不丧。(四)
身四大为色5,识四阴日名;其情十八种,所缘起十二6。(五)
神止凡九处,生死不断灭;世间愚不闻,闇合无天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