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娘呵呵笑着,还果真不去倒茶,“田园好着呢,会吃会长,这不我杀了鸡正要给郑玉熬些鸡汤补补身子,你是做过娘的人,知道这女人哪,喂奶的时候进补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段日子相处下来,郑玉娘的秉性就暴露无余。先是,她十分抠门,不管吃的用的穿的,是不是冬天掏钱买的,或是陈二顺,或是麦芽他们买的,到了她手里的,只要扣半分。吃的扣半分,用的也扣半分,穿的就全收起来,你连个影子都别想看到。
李元青听他说的很果断,便询问了原由,若是没有吃过板栗,谁也不敢说这样的大话。孔老板倒不隐瞒,直说他去年在四方货栈吃过一次糖炒板栗,吃过之后,是念念不忘,可惜这附近除了四方货栈,再没有别的店卖板栗,他也听说,只有榆树村才有板栗树。
小田园就睡在摇篮里,因为李元青后来忙着客栈的事,也没空做家具,所以麦芽便去县城的木匠那里订做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摇篮,体积都不大,下面的腿可以去掉,放在炕上,也只得一米长,半米宽,里面铺上一床厚被子,小娃睡在里面,便不会冷。炕太大,睡着窜风。
看着火太大,麦芽又下锅灶后面去了几根大柴。乘着锅里的鸡块不用翻炒时,她快速找了些洋葱出来,剥掉外面的一层壳,回头等鸡熟的差不多了,才把洋葱搁上。加上大蒜头,跟青椒,烧到汤汁收尽,现在还不到吃火锅的时候,也不用烧炭炉子,吃的时候从锅洞底下夹些还带着热度的木炭,温着砂锅。
麦芽看牛牛跟大头他们玩的很好,便卷了袖子,道:“我来吧,您去歇歇,我们背回来的包袱里,有个蓝色的,那里面装了些酥糖,您去拿些给大头他们吃,别吃多了,不然待会可没肚子吃饭呢!”
当看见麦芽抱着牛牛下车时,大头拉着弟弟,朝他们走了过来,“二叔二婶,我还得回去做饭,先走了。”他一说完,便要拉着弟弟绕过马车,往家去。
在田家没坐多大会,冬生便扛着锄头回来了,秋种已经过了,他是去田里锄草的。麦芽是想叫上哥哥过去吃饭的,可一想如果叫了哥哥,不叫郑玉娘,总觉得不大好。只得随便跟哥哥闲聊几句,便回去做饭了。
但这事李元青跟麦芽都不敢揽下来,收获梨子的时候,他们几家就请了不少村民去帮忙,不然根本忙不过来。收梨子还好些,只要摘下来,一筐一筐的往山下运就成。可板栗不同,板栗外面有层刺儿壳,得雇专人去收拾。
郑玉娘大概是瞧出麦芽眼里的不快,似笑非笑的道:“你嫂子忙着看顾孩子,我也闲不下来,这院子……就乱了些,没有你婆家那边收拾的干净,回头我一定叮嘱郑玉,叫她收拾起来,总不能叫你这当小姑子的,帮着干活吧!”
李元青跟麦芽一商量,觉得这办法不错,一旦到了收获的时候,村里的人手肯定是不够的。那片板栗林,他们去年都没摘遍。随着板栗树越来越多,今年肯定能收获更多的板栗。
李元青把马车上的东西一包一包往家里扛。麦芽乘着还没烧饭的功夫,去了哥哥那里,想看看小外甥田园。今儿的天有点阴,有点阴冷。田园刚满月不久,成天的除了吃就是睡,吃饱了睡,睡醒了吃,倒也省心。麦芽进院的时候,郑玉正带着小田园坐在炕上,田园在睡觉,她就在边上缝补衣裳。
李氏很快用只盘子捧着酥糖出来,给牛牛拿一块,让他抓着吃,剩下的便给大头跟小豹分了。这倒不是她偏心,牛牛还小,吃那么多糖不好,再说那屋里还给他留着好些呢!
客栈的生意稳步增长,李武自打那次抓贼事件之后,不敢再贸然对他们采取啥形动,再者说,跟同福客栈有过节的又不是他,他犯不着给宏有成当枪使,他家还一大堆事呢!小妾生了个男娃,可谢红秀的肚子却迟迟不见有动静,她在那个家也就更没法立足,她不好过,自然也不能让李武的小妾好过,闹的是天翻地覆。
李氏看他说的头头是道,懂事的很,顿时很是欣慰,“瞧瞧咱家大头现在多懂事,小豹也是,你们俩都懂事。”
可是再闹又能怎样,聘礼都下了,宏有成是先斩后奏,先把风声放出去,让宏宝娘就是想反对也没法子。娶了小妾,宏有成整天乐的屁颠屁颠,走哪都把小妾事着,春桃长的也算水灵,做婢女的时候倒是没瞧出来她有哄人的本事,当了人家的小妾,这哄人的本事自学成才,把宏有成哄的昏天黑地。娶了新人,便将宏宝娘抛到脑后,再没去她的房里睡过觉。
郑玉已经从房里出来了,她生娃的时候气虚亏的有点狠,所以即使出了月子也不像其他生过娃的女子恢复快。她拉过麦芽,对她老娘道:“娘,你尽说这些个干啥,生意上的事,你咋能懂,等会那鸡汤炖好了,装上一半,给麦芽带着,他们刚回来,中午也没个菜。”
今儿中午饭亏得饭煮的多,要不然还不够吃呢,虽然吃饭的人不多,可一个个都是大胃王。
山上的秋板栗也到了要收获的时候,得等到初冬时节,才好上山采板栗。板栗的销路不用愁,黄大全早铺好了,可今年要的货远比去年多的多,连同福客栈的住客听说了板栗一事,也纷纷要下订。
消停的日子总是过不了多久,就得出些事,闹腾一番,或是忙忙碌碌的,赶完这头赶那头。
郑玉好笑的道:“瞧你说的,他咋会记得,等明年这个时候你再问,还差不多。”
大头跟小豹本性都不坏,要怪只怪何秀教育方法不得当。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样跟着学,这话一点都不假。
孔老板给他们出了个主意,收获板栗的时候,他们可以自己去弄,李元青他们只要负责把板栗从山上运下来,接下来的活,他们可以带着工人去干,至于收板栗的价格还是按着剥好的算。他们能收多少板栗,全凭着他们带着的人,能干多少,这样最公平了,不会存在抢生意的现象。
自打牛牛出生后,他们就在县城跟村里来回跑,牛牛待在县城的时间比在乡下还要多,可他对家还是能记得,这不,还没到门口,远远的就嚷嚷开了。
郑玉也脱了鞋坐上来,“是我娘说的,她说小娃刚生下来,身子弱,禁不得冷,所以自打我们回来,田园就没出过这间屋子,连我都不能出去,你瞧这院子乱的,你哥忙着果园跟地里的事,每天回来时,天都黑了。”
麦芽坐到炕沿上,摸着温热的炕,直皱眉,“你这屋弄的太暖了,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就把炕烧这样热,小娃皮嫩,哪受得了。”
李氏在家里听见动静,欢欢喜喜的跑出来看,瞧见是他们回来了,欢喜的不行,“哎哟哟,是我的小孙子回来啦,快叫奶奶看看,嗯,长高了,也长大了,瞧这小模样,你娘可真会带,瞧把你喂的,多结实。”
麦芽笑呵呵的逗他,“小田园,我是姑姑,记得不?”
那些商人见着梨子口感好,都纷纷跟麦芽预定,他们送货回程,这一路走下来,梨子就能卖个七七八八,回到村子里,或是沿途经过县城,剩下的三三两两也就卖光了。
干锅鸡,得一直爆炒,只在要糊锅的时候加一点点水,便不用担心结底。调料肯定不能少,特别是酱油,非得多放,才能使得鸡肉的颜色看起来更诱人。
因为品种好,加上合理的园林管理,果园里结出的梨子,个头大,水分充足,皮薄肉嫩,跟乡下普通的土品种的梨子区别大了去了。
家里有时摆些糕点啥的,以为是家里人吃的,所以才一点点变少,却不然。有一回叫麦芽瞧见了,郑玉娘正拿布袋子偷偷装着,肯定是要带回去给小儿子吃的。
小二听这几个女人的言行,直呼以后不敢娶媳妇了,娶回来那还不是遭罪吗?
李氏跟李元青都留他在家里吃饭,但冬生婉拒了,说家里的饭菜都烧好了。其实即使他不说,麦芽也能猜到,这鸡汤指定不是郑玉娘盛的。此时丈母娘在家里,哥哥肯定不能留下吃饭的。麦芽便盛了碗烧好的鸡蛋糕,也是给郑玉换换口味。她娘烧菜舍不得搁盐,油就更舍不得了,那没盐没油的菜,吃久了,哪还吃得下。
李氏见着她回来,问道:“这鸡是你烧,还是我烧啊?”
另一边,厨房里有个人走了出来,先前郑玉娘去县城服侍她做月子的时候,麦芽见过她很多次。记得头一次见她,还是帮着郑玉退掉亲事的那次,当时郑玉娘给她的感觉,是挺善良的,也疼爱女儿,一直护着她,不让她嫁给马宽。
郑玉一早就听见马车轱辘滚动的声音,就是没想到会是他们回来,这会见着麦芽进来了,赶忙推开窗子,招呼她进屋里坐。
再瞧瞧院子,也是布满落叶。菜园就更是一片荒凉,除了杂草,菜秧子也没几棵。
本来麦芽是准备用干虾米熬个汤汁的,冬生却给她端了半只老母鸡,连着汤一块端来,用小瓦盆装着。这下也不用再另准备汤了,用鸡汤就再好不过。
郑玉娘脸色不好看了,沉下脸道:“哟,要说忙,你不是比我们更忙吗?那么大的客栈,请了那么些人手干活,本钱也一定大了去了,要我说,你为啥不请家里人去帮忙呢?家里人再怎么说也外人来的亲近吧?”
她作势就要去开窗子,却被麦芽拉住了,“你急个啥,这事得慢慢来,田园在屋里憋久了,也不能贸贸然开窗通风,你先开一个小缝,明日天气要是好,把缝开大些,还有这门,回头把家里的布帘挂上,即可以挡风,那布帘的缝也可以透气,比关着风强多了。”
小溪沟的水还是一如既往的清澈,涓涓不息的流淌着。
看着客栈的生意稳定,而且麦芽还兼顾卖变好的皮蛋,以及家里果园结出的梨子,有了客栈做为基地,她连联系下家都不用,直接将成熟的梨子拿给他们尝尝。
有了这条广阔的销路,麦芽一点都不担心梨子卖不出去,甚至连其他三家的梨子也一并拉来卖了。
牛牛虽然还不到一周岁,可是已经能走路了,就是经常会摔跤,好在秋天穿的厚了,也不会摔伤。